人民币国际化潜力大
“银行未来十年的新增业务都会从自贸区业务派生出来。”某城商行行长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今年最有想象力的业务是资本账户开放。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博士近日发表特别报告,表示中国有望于今年实现人民币可兑换,资本账户开放预计在年内取得重大进展,并将促成2015年资本净流入。报告预测,政府或将在今年二、三季度出台重要改革,推动人民币加入SDR(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人民币在2016年年底前入选SDR的可能性有七成。
实际上,资本账户开放已经在上海自贸区试点。随着人民币走出国门和“一带一路”的付诸实施,银行可能会开启下一轮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
招商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行自贸区分行已经为券商开设了自由贸易账户,并且已经收到该券商进行境外融资的申请,正在进行行内审核。
“这意味着券商不仅可以从境外融入低成本资金,用于其蓬勃发展的融资融券业务。而且投资者可以通过这些开立自贸账户的券商进行海外证券投资,而不必再绕道香港。” 该人士透露。这意味着资本账户开放已经在实施。
未来券商在自由贸易区的业务发展方向主要有三个:第一个是未建立同业机构自由贸易账户(FTU),也可申报境外融资。按人民银行8号文规定,未建立分账核算单元但在其他金融机构分账核算单元开立自由贸易账户的区内法人非银行金融机构按其资本的2倍设定规模,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区内的直属分公司按境内法人资本的5%设定。
第二个是申请建立分账核算单元。扩容前券商需要先申请在外高桥设立分公司,扩容后注册在陆家嘴等地的券商可直接申请。
第三个是已建立分账核算单元的区内非银行法人金融机构境外融资规模设定为其资本的3倍,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上海市级分账核算单元境外融资规模为境内法人机构资本的8%。
中银国际的研究报告认为,如果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推行顺利,中国会受益良多,这既包括企业层面的便利贸易结算、降低汇率风险,减少本币融资成本,也包括带来金融市场配置效率提升,货币政策独立性增加等宏观层面的好处。
(责任编辑:关婧)
延伸阅读
|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