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银行理财竞逐权益类投资 借QDII巧接境外可转债

2015年02月06日 08:09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银行传统信贷无法全面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理财资金又有诸多的投资限制,业务创新成为二者对接的关键。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2015年初,招商银行等部分银行着力拓展“银行理财资金对接境外可转债”业务,即企业通过境外发行可转债,银行理财资金通过QDII方式绕道境外投资,二者分别实现融资和投资的需求,在境外进行对接。

  “其实,这个并不算太大的业务创新,在政策上并没有任何突破,都是原有政策允许的范围,只不过以前没怎么操作这种模式。”一位招行业务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据记者了解,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不一定纯粹通过可转债的方式实现资金对接,还可以充分运用上市公司的平台进行定向增发等股权融资或“股+债”融资。而这种模式,也可以作为A股上市公司的融资参考,即理财资金无需出境,直接投资A股上市公司可转债。

  理财资金借QDII出海

  理财资金对接境外可转债的业务模式中,基本场景为:企业为境外(一般是香港)上市公司,拟收购境内优质股权项目,需要支付并购价款,就此提出融资需求。

  据记者了解,该业务一般由银行公司部下属的客户管理部门或投行部主导,并设计总体方案,协同具有境外相关承销资格的投资银行,为企业实现境外发行可转债;再由银行资产管理部、零售业务部协同,在境内发行和销售理财产品,募集资金认购境外可转债。

  “这个业务对理财资金最大的吸引在于可转债的灵活转股条款,可以利用未来的股价想象空间发行可转债,股价上涨后转股,既可实现理财资金的超额收益,还能为融资企业节省利息成本。从银行公司业务部门的角度来看,实现了在不动用信贷资源的情况下,满足客户融资需求。”上述招行业务负责人称。

  在资金跨境流通上,该业务的理财资金是通过QDII的方式实现跨境投资,而境外的上市公司通过发行可转债募集的资金,则通过外管局的特定审批渠道再回到境内,以支付项目价款。具体而言,银行本身有QDII资格,可以直接发售QDII理财产品实现资金跨境投资;但受投资范围和关联关系影响,上述业务一般以拥有QDII资格的券商、基金公司的资管计划或专户产品作为通道。

  “QDII的投资额度监管一直都不是管得很严,只不过以前境外的投资标的稀缺,可靠的投资机会不多。” 上述招行业务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个业务中,融资企业可以是香港的上市公司,但公司的主体和资产一定要以境内为主,由银行做尽调,必须要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和风险因素做一个综合评判,银行对融资企业的资质有一定把握才行。”

  据记者了解,第一轮QDII试点推出后,恰好碰上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许多产品折戟,亏损严重,并直接导致国内市场对QDII产品的兴趣降至冰点,相关机构也无力开展业务。随着美国经济复苏,2014年以来,QDII产品和相关业务再次起航。

  外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月30日,共有30家商业银行,48家基金公司、证券公司,40家保险公司,11家信托公司等共129家金融机构获得QDII投资额度审批,银行类、证券类、保险类、信托类额度分别为134.9亿美元、318.5亿美元、296.53亿美元和70.5亿美元,供给额度820.43亿美元。

  2014年11月,央行发布《关于人民币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境外证券投资有关事项的通知》,正式推出RQDII机制,即允许境内的合格机构投资者采用人民币的形式投资境外的人民币资本市场。

  银行理财资金对接境外可转债业务中,资金和项目均在境内,只不过利用境外发行可转债实现对接,理财资金通过QDII出境需要先结算成美元,融资企业通过可转债募集资金后又需要兑换成人民币入境使用,不仅手续繁琐,且需要承担汇率波动风险。RQDII推出后,只要融资企业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可转债,就可以让境内理财资金和境外可转债以人民币的形式结算,实现无缝对接。

  银行理财竞逐权益类投资

  从资金方的角度来看,可转债最大的吸引力在于转股条款带来未来股价的想象空间。

  据记者了解,在理财资金对接境外可转债中,投资人至少可以实现保本,且享受到期“不转股”的债券利息的基本收益;如果融资企业股价上涨,则可享受“转股”带来的超额收益。具体操作过程中,一般会按“N+1”的模式设计产品,即到期可视市场情况决定是否转股并延期,以获取更高的超额收益。

  在可转债到期前,其市场交易价格也会随着公司股价的波动而正相关变动,相关投资产品可按照约定条款,视市场情况进行交易。

  随着A股指数的上涨,权益类投资受到包括银行理财在内的各路资金的热捧。

  根据监管规定,银行理财产品不能直接投资境内二级市场公开交易的股票或与其相关的证券投资基金,不能投资上市企业股权和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或交易的股份等权益类标的。

  目前银行理财资金间接投资股市和权益类标的方式包括:面向高净值人群发行的理财产品、融资融券“两融”收益权、信托配资、定向增发、股票质押融资等渠道。近15万亿的银行理财余额中,权益类投资近8%。

  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等多家银行均做出部署,将在2015年加大银行理财资金对权益类投资的配比。

  光大银行资产管理部一位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光大银行将继续增加理财资金对股市权益类投资的占比,在债权投资之外,继续积极介入混改、并购、PPP项目等投资标的,将银行理财业务与实体经济更好地结合。

  中金公司银行业分析师黄洁、毛军华认为,银行增加权益类投资的背景是理财规模快速增长,债券利率整体下行,但同时原先高收益的非标资产难觅,所以银行必须寻找替代性的高收益资产。

  上述招行业务负责人还表示,可转债等权益类投资,突破了银行理财“预期收益率”管理,某种程度上是回归了银行理财的本质。而对于此前银行理财资金作为优先级投资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由大股东或相关方劣后或担保,银行理财享受固定收益的结构化“假股权、真债权”投资模式,监管部门已着手检查和限制“兜底”和“暗保”条款。同时,鼓励真正的权益类投资,让银行理财回归“代客理财”的本源。

(责任编辑:李乔宇)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银行理财竞逐权益类投资 借QDII巧接境外可转债

2015-02-06 08:09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