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黑马”安邦的举牌逻辑

2014年12月15日 17:34    来源: 企业观察报     张宁

  安邦保险不仅拥有保险、银行、信托、证券等主流金融牌照,而且其近期在资本市场的系列收购甚至举牌的行动,令业界感觉,继中信、光大、平安之后,又一个足以震动金融界的中国金控集团巨头正在迅速崛起

  安邦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安邦保险)在资本市场的举牌故事,近日再度高潮迭起。

  12月9日,港交所最新披露数据显示,安邦保险在11月末增持招商银行(600036.SH)A股、举牌民生银行(600016.SH)A股后,又分别于12月2日、12月3日、12月4日、12月9日对这两家上市银行进行了密集增持和举牌。其中,12月4日,安邦保险大幅买入民生银行A股1.95亿股后,其持股比例已达到8.32%。“如果按照安邦保险持有民生银行的A股、H股及可转债之和计算,安邦保险目前已成为民生银行的第一大股东。”瑞银证券研究员潘洪文告诉企业观察报记者。

  值得一提的是,此举距离12月1日民生银行宣布安邦保险对其举牌仅仅四天时间(即安邦保险持有民生银行股票数量首次达到民生银行总股本的5%)。另外,截至12月9日,安邦保险已持有招行10%的股份,成为其第三大股东。

  而这仅是2014年安邦保险大手笔收购的一个缩影:同样是12月4日,安邦保险三度举牌金融街(000402.SZ),持有后者股权达到15%,成为其第二大股东;今年6月,经三次举牌,安邦保险合计持有金地集团(600383.SH)16.47%股权,亦占据其第二大股东位置;安邦保险还在二季度大举买入华业地产(600240.SH)4.99%的股份,同样逼近举牌线。

  据企业观察报记者梳理统计,目前,安邦保险竟在8家A股上市公司中都盘踞着前十大流通股东的位置。

  这8家上市公司分别为:招商银行(600036.SH)、工商银行(601398.SH)、民生银行(600016.SH)、金地集团(600383.SH)、金融街(000402.SZ)、华业地产(600240.SH)、中国电建(601669.SH) 和吉林敖东(00623.SZ)。

  安邦保险如此剽悍的投资风格和执行力,让资本市场应接不暇、瞠目频频。而就在一年之前,它还只是一家并不知名的国内险企。

  “撒网式”收购态势下,安邦保险的总资产规模亦在迅猛扩张。来自安邦保险的官方资料显示,目前,其总资产已达7000亿元。这已超越新华保险,仅位列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人保集团之后。

  更加惊动国内保险乃至整个金融圈的是,安邦保险同样大手笔的增资。根据12月4日保监会发布的消息,安邦保险获准增资319亿元,增资之后其注册资本金将达到619亿元。中国保险学会会长姚庆海在接受企业观察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就意味着,安邦保险的资本金规模已超过人保集团的424亿元,跃居市场首位,并一举跨入国内保险巨头行列。”

  一边生猛举牌,一边大幅增资。安邦保险为何频频举牌?其最终打算是什么?来势汹汹的安邦保险,其背后究竟有着一股什么力量?…… 面对这一崛起中的保险巨头,外界抛出了重重疑问。

  “这是市场行为。”面对外界所有的疑问与好奇,异常低调的安邦保险仅这样对媒体解释。而企业观察报记者亦未能从由上而下均三缄其口的安邦保险内部获取任何实质性回复。

  但梳理安邦保险的扩张路径后,企业观察报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身有“王牌”的安邦保险,或许早已布谋下了一个宏大的金融版图,一切不过依此操作。

  

  金控思路

  “安邦保险在下一盘大棋。”频频发出大手笔收购、“东征西战”的安邦保险,其战略目标究竟是什么?当外界不断质疑时,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某A股上市保险公司首席市场官这样告诉企业观察报记者,看似散乱的投资表象,隐藏的却是安邦保险缜密的投资思路,其战略意图同样清晰,即步步指向搭建跨国金控巨头。

  只要稍微了解金融圈,便可以知道,这位首席市场官的说法并非孤论。而循迹近几年安邦保险发展路径及其掷金控股之地,“安邦保险之心”亦不难捉摸。

  以综合性保险集团为起点,安邦首先拿齐了保险牌照。2014年3月,安邦养老获得了保监会同意开业的正式批复,这意味着安邦保险已具有全部保险牌照。而此前,正如其官网资料显示,安邦保险已获得了财险、寿险、健康险、保险销售、保险经纪、资产管理等业务的经营资格。

  一位曾与安邦保险有过业务合作的不愿具名的国内某资管公司负责人向企业观察报记者透露:“事实上,在运筹保险全牌照时,银行、证券、信托等其他主流金融牌照几乎同时甚至更早就已是安邦保险筹划的猎物。”

  从安邦举牌的时间点上来看,似乎的确如此。安邦保险对招商银行的举牌及增持,从去年底便已开始。2013年12月9日,安邦财险增持招商银行11.33亿股,成交金额达136.78亿元,增持后持股比例首次超过公司总股本的5%,这亦成为去年A股大宗商品史上最大的一笔交易。彼时,安邦财险公开表示,对招商银行发展前景看好,并计划未来12个月内继续增持招行,做长期财务价值投资。而时至2014年底,安邦保险持有招商银行A股比例已达11.04%。

  “上市银行这一块,可以说是拿齐保险牌照后,安邦保险继续攻夺金融牌照的重头戏。”前述资管公司负责人称。

  除了招商银行,安邦保险对于民生银行的举牌也证实了该人士的说法。12月1日晚间,民生银行公告称,截至11月28日,安邦保险集团及其下属公司合计持有该行A股股票共计170203万股,首次达到民生银行总股本的5%。这就是说,继去年天量大宗交易举牌招商银行后,安邦保险再度举牌上市银行。而就在外界纷纷揣测双方是否会掀起股权争夺战时,安邦保险随即于12月3日、12月4日连续对民生银行再度增持,并夺下其大股东位置。

  正是这一举动,再次把安邦保险推上了资本市场的中心。国内某券商投行人士蒋静向企业观察报记者表示,在股权投资和二级市场投资表现生猛,安邦保险身上将有好戏上演。

  同样起始于去年12月,安邦保险开始运作对世纪证券的收购, “目前整合工作基本完成,安邦保险最终以近17亿元的价格收购了世纪证券91.65%股权。”前述曾与安邦保险有过业务合作的国内某资管公司负责人说,近乎与银行牌照同时,安邦保险依计划拿到了证券牌照。

  需注意的是,企业观察报记者查看世纪证券官网信息发现,世纪证券现任董事长、总裁姜昧军,曾任安邦保险集团高管。

  主要金融牌照中,安邦保险只差一个信托牌照。 “安邦一直在寻找缺位的信托牌照,从今年年初就开始运作了。” 另据上述负责人透露,“意向是收购天津信托,但目前还没有谈妥,具体方案细节也未出台。”

  一旦安邦保险完成对保险、银行、信托、证券等主流金融牌照的全面控股,那么无论从其注册资本或是资产规模来看,它都将成为继中信、光大、平安之后的又一个金控集团。包括蒋静在内的多位投行人士均表达了这一看法。

  此外,基于“战略协同效应”的考虑,2014年,安邦保险还频频入股地产公司,涉身股权拉锯争夺中,连续多次举牌金地集团、金融街,为业界瞠目。

  但在中国保险学会会长姚庆海看来,安邦保险或许不止要在国内成为金控巨头,观察安邦保险目前的投资战略布局,“它极有可能在打造首家跨国金融集团”。

  实际上,这从安邦保险不久前对外发布的新闻稿中,便可见端倪。继2014年10月7日、10月13日接连宣布了两项惊动国际金融资本市场的收购——在收购美国纽约华尔道夫酒店大楼,以及比利时保险公司FIDEA后,安邦保险在10月13日对外发布的新闻稿中特别表示:“未来将会继续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合适的保险企业,通过收购合作,搭建全球保险服务网络,以实现全球客户服务的战略协同效应。”

  姚庆海表示:“安邦保险若真能如愿在全球金融资本市场占领一席之地,并帮助、带领中国金融企业走出去,无疑将利好于中国未来经济的整体发展。”

  底气与底牌

  连番举牌,必然离不开雄厚财力支撑。根据安邦保险披露,如果从2004年其前身安邦财险成立算起,十年间,安邦保险历经8次增资,其注册资本已从最初的5亿元猛增至2014年年底的619亿元;与之成正向发展的是,安邦保险的资产规模亦在大幅扩张。据其官方数据,正式成立于2011年6月的安邦保险集团,至2012年底,总资产规模已达到5100亿元,2014年总资产规模增至7000亿元。

  安邦保险迅速崛起并大幅扩张的背后,究竟有着一股什么力量?这成了备受外界关注的另一焦点。

  “仔细查看官方资料就会发现,安邦保险高管层中隐现着不止一位活跃于当今中国政商两界的重量级人物,而安邦保险的实际控制权极有可能就掌握在这些人手中。”国内某知名财经评论人士对企业观察报记者说。

  据此,企业观察报记者找到了保监会2013年11月14日的一则关于安邦保险的公示。该公示内容为,“保监会核准吴小晖担任安邦保险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原集团董事长胡茂元出任董事。保监会同时核准朱艺、陈萍、姚大锋、赵虹、陈小鲁等人在安邦集团的董事资格。”另据北京工商局的信息显示,朱云来、刘晓光和王新棣为安邦保险集团独立董事。

  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按照该人士的说法,出现在这份“安邦名单”中的北京国通高盛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小晖、标基投资集团董事长陈小鲁、原中金公司总裁朱云来均有着颇深的政商背景。

  “没有如此后台,就难有今日的安邦保险。”据了解,这一看法已在国内金融圈悄然流传。

  而追溯安邦保险的发展历程,亦可看出这股“后台”力量对于安邦保险的推动。安邦保险集团的前身为安邦财险,该公司于2004年6月9日获得保监会批准筹建,由上汽集团联合中石化等数家央企设立,初始注册资本为5亿元。

  国内汽车制造业巨头上汽集团作为安邦财险的大股东,参股比例超过20%。依托于上汽集团,彼时安邦财险以车险业务为核心,以最快速度拓展并占领了国内汽车保险市场。之后,安邦财险便开始了接连几年的增资及规模扩张。直到2011年,集团化改组启动,安邦保险集团正式成立。

  集团化改组同时意味着安邦保险人事的变动:2011年6月,吴小晖出任安邦保险CEO;2013年11月,胡茂元卸任安邦保险董事长、出任董事,吴小晖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时间上看,无论是安邦保险日前连续举牌国内金融机构还是大手笔海外收购,都发生在吴小晖掌舵,陈小鲁、朱云来等人出现在安邦保险董事名单之后,而安邦保险自身资本金、资产规模的扩张相比于胡茂元时代也愈发迅猛。”他说。

  另据企业观察报记者发现,除了财力雄厚,在如此重量级管理团队的带领下,安邦保险似乎总能“适逢”监管层政策的利好。

  最具代表性的是,2011年安邦资管公司筹建完成。如果按照2004年保监会《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暂行规定》中,“发起设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保险公司或者保险集团公司,需经营保险业务8年以上”的条件,当时安邦财险成立七年,尚不满足该规定,本无法成立资管公司;但巧合的是,2011年4月7日,保监会对上述规定进行了修改,发布了“关于调整《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暂行规定》有关规定的通知”,其中一项是放松了设立条件,即设立方需经营保险业务8年以上的规定变为经营保险业务5年以上,且相关调整即时生效。

  就在保监会对该方案进行调整并“即时生效”的11天后,2011年4月18日,保监会批复了安邦财险筹建安邦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的筹建。也就是说,安邦资产管理公司是保监会前述新规下第一家批复成立的资产管理公司。

  “现在看来,保监会对《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暂行规定》进行首次调整的时间点确实有些微妙。”瑞银证券研究员潘洪文分析称。

  时至2014年底,相似的“巧合”重又出现。2014年12月4日,就在安邦保险一边大幅增加注册资本,一边连续举牌并追加增持民生银行、招商银行,且终成民生银行第一大股东时,银监会在同一天加急下发了《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该管理办法指明,为实现理财产品与实体经济直接对接,银监会允许以理财产品的名义独立开立资金账户和证券账户等相关账户,鼓励理财产品直接投资。

  在潘洪文看来,由于手中已拥有成都农商银行,以及民生、招商两家上市银行相当股权,银监会这项鼓励银行理财产品直接投资的新规一出,无疑将在政策监管层面助推安邦保险的投资扩张之势。

  “安邦策略”悬疑

  “尽管政商味儿浓重,但无可否认,安邦保险自身具有极强的投资及资本运作能力。而这也是其如今迅猛扩张的关键。”民生银行电子银行部员工对企业观察报记者说。

  “就拿安邦保险对民生银行的举牌及后续增持来说,安邦保险选择在此时频繁购买民生银行股票,展现出了其‘狡猾’的一面。”他的解释是,本来这几天银行股的水温是99度,安邦保险集团虽然增持不多,仅仅是把水温提高1度,但是这个动作却足以让这锅水彻底沸腾,刺激股价上升。

  对于安邦保险的投资能力,前述国内某券商投行人士蒋静也表示出了相同的看法。她认为,安邦保险对于金融街的三度举牌也颇有看点,除了金融街市净率、市盈率较低的特点符合保险机构收购房企的要求外,基于金融街在北京的大地主地位,举牌加仓占住其第二大股东地位的安邦保险,可以为长期的牛市进行资产配置,而反过来,如果股价不理想,安邦保险亦可以通过再度举牌等方式,倒逼金融街大股东资本运作推高股价,从中获得收益。

  据企业观察报记者查阅安邦保险官方资料,安邦保险旗下的资产管理公司目前管理的资产已接近3000亿元,其中投资收益占比超过了30%。另据多位保险业人士告知,安邦保险投资端的平均收益率可以达到10%,这在业内已处于领先的成绩。

  但与投资能力形成巨大反差的,却是安邦保险主业的疲软增长乏力。一组来自保监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尽管从注册资本和资产规模来看,安邦保险已能够与中国人保、新华保险等国内保险大佬为伍,但其保费收入成绩单却不可观。根据保监会公布的数据,2013年安邦财险保费收入为65亿元,在64家财险公司中排名第14位,而排名第一、二位的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其保费收入分别达到2230亿元和1154亿元;2014年前8个月,安邦财险保费收入减少33.6亿元,排名下滑至第18位。

  其他保险业务方面,除了人身险保费收入今年有较大提升外,其他均处于行业中后位。

  基于此,在国内多位保险业学者看来,十年间,安邦保险资本金激增,成功集团化,是继平安集团之后,成为实施“保险、投资、银行”三驾马车战略的大规模保险集团。

  但作为基业的保险业,安邦的保费却呈现出增长疲态,反而是投资业务风生水起,这种发展模式更加值得被认真思考。

  “实际上,安邦保险是在走‘投资反哺承保’的发展路径,即一改国内险企‘负债驱动资产’的扩张之法,反其道而行之,以资产驱动负债。通过将投资做大,将总资产做大,再反过来在承保端吸引客户资金流入。”南开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教授江生忠告诉企业观察报记者,目前的国内大型险企中,如是发展的还有生命人寿,其特点便是在股权投资及二级市场资本运作层面的异常活跃。

  据了解,多年来,国内保险市场一直强调承保与投资“两条腿”走路,通过费差、死差来获取利润。但随着越来越多的非保险界资本大佬的进入,通过利差来增加险企利润空间弹性的想法和做法亦逐渐被运用起来。而实现利差必然需要一定规模的资金,于是这些“大佬们”便借助银行渠道,迅速“吸金”并将这些资金迅速投入资本市场。“而这其实也可以用来解释安邦保险缘何频频出手民生、招商两大上市银行。”前述民生银行电子银行部员工坦言。

  但是,安邦保险目前这样的发展模式已开始引发外界争议。“国内保险业目前倡导的是保险回归保障。”前述保险业人士提出,保险业首先姓“保”,这是保险行业的独特优势,也是保险行业安身立命的基石。发达国家的保险业,也是保障型产品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进一步拓展理财型业务的,而且保障型产品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比重。

  “事实上,保险公司过于激进的投资手法,容易引发一系列风险。这是市场最主要的担忧。可以说,这种模式主要考验的是保险公司的风控能力,并非谁都可以玩转。”江生忠表示,因此,这亦是安邦保险最终能够扩张至何种规模的做大看点。


(责任编辑: 向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