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灾还是人祸?獐子岛10亿元巨额损失疑云
10亿元存货,在一则公告之后,说没了就没了?一些投资者深信,这里面有问题。
10月最后一天,中小板上市公司獐子岛突然宣布,因遭遇自然灾害,公司超过百万亩虾夷扇贝“报废”,照此说法,这一“黑天鹅”事件使獐子岛存货损失高达10亿元。
接连举办的两场说明会仍然无法让众多投资者信服,9月发现可能导致巨额损失的异常,为何时隔一个多月才对外公布?股价诡异走势背后是否隐藏着什么?早有预警,上市公司面对风险真的束手无策?三大疑点扑朔迷离。
疑点一:为何时隔一个多月才对外说明情况?
10月31日,停牌半个月之久的獐子岛突然宣布,根据抽测结果,公司决定对近150万亩海域底播虾夷扇贝存货放弃采捕或计提跌价准备,总价值达10亿元之巨,扣除递延所得税影响将让上市公司损失7.6亿元。
根据獐子岛的说法,该公司是在今年9月15日至10月12日之间对秋季底播虾夷扇贝存量进行的抽测。
“如此巨额损失,在抽测过程中应能初步判断损失所达到的数量级,为何时隔一个多月后的10月31日才对外公布?”“长达近一个月的抽测中,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发现可能会导致巨额损失的?”“为什么10月31日之前没有任何风险预警?”……
面对上市8年多以来獐子岛从未出现的“灭顶之灾”,出现如此巨额损失,上市公司在10月31日之前却没有任何预警,对此,众多机构投资者与中小投资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表示难以理解。
“如果在9月15日至10月12日期间,上市公司已经知晓可能造成巨额损失,没有及时对外公布,那就是在信息披露上违规;如果是抽测这么长时间还没能判断出巨额损失的端倪,那就是上市公司内部管理存在问题,公司管理层难辞其咎。”一位投资者如是说。
疑点二:獐子岛股价诡异走势是否隐藏着什么?
对照獐子岛近一个月来的股价走势:在上市公司9月15日开始抽测之后的第二天,9月16日,股价暴跌4.85%;此后十余个交易,股价接连上涨,累计涨幅超过10%,期间成交较此前有所提高,而当抽测接近尾声,停牌前,股价又连续三个交易日的以较大幅度下跌,伴随成交量攀升。
“9月16日暴跌原因是什么?”“什么力量促成股价十余个交易日持续走升?”“巨额损失信息没有对外发布,为何抽测结束前三天股价开始下挫?”“停牌前深交所为何出现罕见的大额融券卖出?”“是否有力量在利用信息不对称从中渔利?”……疑点重重。
根据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的公告,獐子岛公司提供的2014年秋季存量调查报告,是其根据今年9月15日至10月12日进行的秋季底播虾夷扇贝存量抽测得出的。
“这也意味着上市公司应该在停牌前就清楚了解到受灾情况。”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界人士表示。
根据獐子岛的公告,公司股票将在下周复牌。由于公司预计业绩将亏损,这只股票复牌后的前景极为暗淡。尤为值得一说的是,獐子岛如果复牌后股价暴跌,融券卖空獐子岛的投资者将获利丰厚。
疑点三:自然灾害面前投资者利益只能“坐以待毙”?
可以断言,由于公司预计业绩将亏损,獐子岛复牌后股价前景暗淡,而一大批投资者将遭受损失。多只社保基金“躺枪”,根据中报资料,社保四一四组合、一零八组合和一一零组合在6月末累计持仓2600多万股,总市值超过4亿元。
仔细端详这一事件细节和上市公司的公开说明,从上市公司到负责审计盘点的会计师事务所,面对这一灾难性的“黑天鹅”事件,除了将10亿元的存货核销或计提减值,对于受灾风险导致的损失似乎“束手无策”,令人无法不产生疑问:
早在2006年上市伊始,獐子岛在其招股说明书中提示了11项风险提示因素,其中一条说,“养殖海域一旦发生台风、风暴潮等自然灾害,或发生赤潮、溢油等环保事故,则会影响到公司养殖产品的生存安全,给公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在对自然灾害有风险提示的情况下,獐子岛执行总裁梁峻31日与投资者交流中也明确:“我们每月都对海域环境进行例行监控,我们监测的项目包括水温,盐度,营养盐,浮游生物,微生物等因子。”
仔细琢磨目前公开的情况,投资者看不到上市公司在“冷水团”灾害来临时的任何积极挽回损失的反应。“不是上市公司本身管理能力有问题,就是这背后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猫腻。”一位已经遭受巨大损失的投资者愤怒地说。
A股市场上从来不缺财务造假的公司,獐子岛巨额亏损疑云重重,令人产生诸多联想。尽管很难面对巨亏带来的股价损失,但投资者最期待却是:这是一起真实的天灾,而非人祸。
(责任编辑:邢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