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私募拟挂牌新三板 揭大宗交易神秘面纱
所谓阳光私募,是指经监管机构备案、借助信托公司发行、资金实现第三方银行托管的投资于股票市场的基金。
日前,就有一家名为浙江思考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考投资)的阳光私募,在股转系统官网挂出公开转让说明书。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经研究后发现,与许多私募不同的是,思考投资专注于大宗交易。通过该公司的公开转让说明书,普通投资者可借以窥见神秘的大宗交易市场的冰山一角。
折价采购大宗交易股再套利
据上证所和深交所规定,上市公司股东单笔买卖申报数量在30万股或200万元以上时,应当通过大宗交易方式进行交易。随着股权分置改革及创业板的推出,大宗交易日益活跃,也对A股市场产生着重要影响。同花顺iFinD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1月1日~10月27日,沪深两市大宗交易累计成交246.70亿股,累计成交额达2361.17亿元,平均折价率为6.06%。其中,90.85%的大宗交易为折价成交,溢价成交比仅为5.85%。
那么,大宗交易背后的交投活跃者到底是谁?此次思考投资公布的公开转让说明书掀开了交易者的神秘面纱。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据思考投资所述,公司是一家专注于通过大宗交易平台进行投资的阳光私募投资管理机构,主营业务是对阳光私募基金的投资进行管理。公司配置的资产不是传统的二级市场流通股票,而是在大宗交易平台通过协议方式购买的股票。
思考投资进一步解释,“大宗交易市场是一个较为透明的市场。能够获得质量较好、价格较低的股票对于公司的盈利较为重要。经过了多年的积累,大量上市公司股东愿意与公司进行合作,协议转让所持股份。”
通过在大宗交易平台购得低于二级市场价格的股票后,公司在短期内再通过二级市场抛售获取收益。思考投资称,“这种投资方式的主要优点在于投资操作周期短,股票价格波动风险更小,因此对投资研究的要求更低,风险控制更为容易,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公司的运营成本。”
思考投资认为,目前这类产品受到多方青睐,客户主要包括三类:一是公司所在地温州的高净值人群;二是机构客户。机构客户主要作为公司结构化产品的优先端认购者,主要有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及QFII投资者;三是上市公司股东。截至今年7月31日,公司正在履行的合同共涉及10款产品,其中金额最大的达到3.36亿元。
创始人之一曾效力广发证券
分析人士认为,思考投资能选择如此“独特”的投资切入点,或与创始人背景有关。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据思考投资公开转让说明书显示,最早设立该公司的是岳志斌、毛海蓉两位人士。其中,岳志斌于1998年~2004年分别在财富证券邵阳、温州营业部担任营销部部门经理;2004年~2009年,岳志斌分别就职于广发证券温州营业部、浙江总部,身份包括理财规划部部门经理、投资银行部高级经理和营销部部门经理。
毛海蓉则出身于会计师事务所,在思考投资从事净值风控管理工作,为投资董事、风险管理部经理。
此外,记者还注意到,思考投资的其他股东中或也存在不少投资“老手”。比如持股5.48%的孟祥龙,该名字曾在*ST凤凰、*ST锌业(现名锌业股份)、*ST海龙(现名恒天海龙)、*ST园城(现名园城黄金)、ST昌鱼(现名武昌鱼)、*ST国药(现名仰帆控股)和*ST九发(现名瑞茂通)等标的股东名单上出现;另一位股东张寿清的名字也曾在*ST金城(现名金城股份)、*ST方向(现名浩物股份)、*ST吉药(现名金浦钛业)、*ST贤成、*ST九发等标的股东名单上出现。
公司2012、2013连续两年亏损
不过,从公开转让说明书来看,即使盈利模式独特,也不一定就保证稳定的回报。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全国共有977家阳光私募机构(仅包括目前有产品正在运行的机构),管理资产总规模达3017亿元。思考投资称,在上述977家阳光私募机构中,思考投资是唯一专注于大宗交易的机构。非阳光私募中,“玩”大宗交易知名的机构有上海磐厚投资管理公司、上海任行投资管理公司、上海玖歌投资管理公司和上海复利投资管理公司。据业内人士非正式统计,上述4公司在大宗交易市场占近90%的份额,同时也构成了思考投资主要竞争对手。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思考投资称,公司承接大宗交易股票后,需短时间内在股票二级市场交易出售。由于承接股票数量较多,一方面要注意维护市场稳定;另一方面也要尽量获取更多收益,在短时间内完成交易,也对公司投资管理构成挑战。
公司的盈利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赚取的投资管理费,二是通过自有资金认购所管理基金产品而获取投资收益,但每年盈利并不稳定。2012年、2013年和2014年1~7月,公司营收分别为106.52万元、41.93万元和397.67万元,归属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101.62万元、-69.33万元和299.26万元。对此,思考投资的解释是,营收主要是投资管理费,数据波动较大主因是在不同的基金产品中,公司收入方式也不同,目前管理的基金产品数量不多,且成立时间和存续时间分布不均,因此导致收入波动。
公司:希望成为公众公司
有投资者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作为一家阳光私募,思考投资为何选择在新三板挂牌呢?尽管九鼎投资的挂牌在新三板掀起热议,但九鼎主要从事一级市场投资,与公司有较大不同。
带着上述问题,昨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致电公司董秘徐铭崎先生。他表示,“其实(挂牌新三板)就是为了成为公众公司。目前主板市场门槛较高,上不去,而成为公众公司以后,无论对提高知名度还是发行新产品都有好处。”不过,对于公司何时能在新三板挂牌,他表示“还不清楚,目前还在等股转系统反馈,另外还未决定是协议或者做市方式挂牌。”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私募基金在国内资本市场还处于相对 “小众”的状态,A股市场也没有此类公司,但在海外成熟市场中早已风生水起。如2012年,美国私募股权巨头凯雷集团正式登陆纳斯达克,交易代码为“CG”,IPO定价为每股22美元。在IPO之前的2009年~2011年,凯雷集团营收分别为13亿美元、23亿美元和20亿美元;另一家著名私募大亨KKR也在纳斯达克交易,这家老牌“杠杆收购天王”截至2013年6月30日总资产达到835亿美元。
未来新三板是否会出现凯雷、KKR那样的大亨,从而成为真正的“中国版纳斯达克”?让我们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李乔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