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股基债基四季度或继续双轮驱动 看好主投美股QDII

2014年10月11日 08:29    来源: 金融投资报    

  10月开门红为四季度开了一个不错的头,这也使得年关之前的季节充满希望。分析人士认为,未来股债均有望延续乐观行情,其中股市可关注消费、新兴产业及相关基金。而对于三季度唯一下跌的品种QDII基金,分析人士则继续看好主投美股的产品。

  股市:主题及选股型基金是重点

  三季度受经济增速企稳回升影响,在沪港通、混合所有制改革及优先股试点等政策红利的刺激下,A股市场放量上涨,季度涨幅夺不仅创2010年以来的新高,并在全球股市中名列前茅。受此影响,偏股基金三季度也喜获丰收。四季度市场能否延续三季度的牛市行情呢?

  从最近几个交易日的表现来看,上证指数屡创新高,军工、医药、船舶等众多板块热情频现。而在此背后,则是投资者信心的高涨。数据显示,截至9月26日,证券市场交易结算资金余额达到11,417亿元人民币,这是该数据自2012年4月定期公布以来首次突破万亿,该项数据的变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个人投资者的A股投资热情。

  另一方面,机构同样偏向于乐观。众禄基金研究中心认为,在港通开闸时间确定前后,“落袋为安”的心理及行为,或会导致期间股指出现回调风险。但已经被充分调动的市场热情不会戛然而止,行情或由趋势性机会向结构性机会转变。

  钱景财富研究中心于光儒也认为四季度股市出现单边趋势性大涨可能性不高,但市场中的结构性机会较多。由沪港通正式启动所引发的投资机会较确定,国企改革等政策引发题材机会也值得关注。建议重点关注教育和医疗、消费类、新兴技术类的互联网技术、新能源汽车和高端装备和沪港通、国企改革等主题投资。

  凯石工场同样建议关注消费服务和新兴产业板块:在经历了7月的调整之后,其长期投资价值再度获得市场认可,四季度有望延续回暖态势。

  目前重点配置食品饮料、医药医疗、汽车、零售、交运、电力等领域的基金包括嘉实研究精选、华商领先企业、招商优势企业混合;新兴产业可关注重配电子信息、通讯、传媒、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的广发聚瑞、中邮新兴产业等。

  债市:关注转债类或风格灵活品种

  在三季度股市反弹拉升的同时,股债跷跷板效应并未出现。相反,债市则出现了先平后高的走势。“我们认为对四季度债市影响最大的因素仍是流动性,阶段性资金面宽松与紧张影响债市行情,进而影响交易盘的操作,对交易盘在四季度应保持足够的警惕和防御思维,阶段性的调整难免。但对配置盘,收益率上行反而提供了再度配置的时机。在无风险利率下移的大环境下,这波债券牛市仍未结束,定向宽松保持债市的慢牛行情,短期的震荡调整不改债市慢牛趋势。”一位分析师告诉记者。

  众禄基金研究中心也指出,虽然9月份汇丰PMI初值好于市场预期,但经济下行风险并未完全解除,企稳迹象未明朗,管理层或继续维持宽松货币政策。且随着新股及其他扰动因素渐消,预计市场利率会有一定幅度回落。预计债券市场温和反弹基础未变。利好债券市场以及债券基金。保守的投资者可以关注债券配置风格比较灵活的品种,积极的投资者可以关注转债类以及对股指参与力度比较高的品种。

  具体基金上可以关注华商收益增强、工银瑞信添颐、华商双债丰利、建信转债增强、南方广利等。前述基金中,建信转债增强A和C今年以来的净值涨幅分别已达到24.31%和23.96%,在同类基金中名列前茅。华商收益增强、工银瑞信添颐南方广利等涨幅处于13%至18%之间,排在同类基金上游位置。

  QDII:继续看好主投美股的品种

  虽然上半年QDII基金喜获丰收,跑赢主投A股市场的基金,不过到了三季度,QDII基金却成为唯一下跌的品种,不过,分析人士并不完全看淡QDII,并表示继续看好主投美股的QDII市场。

  上海证券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代宏坤认为,在美国经济增速放缓以及失业率下降较慢的情形下,美联储在完全退出QE3后,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保持高度宽松,预计加息的时间进程会较为缓慢,美国股市或许还有一段路可走;在国内9只投资美国股市的基金中,可重点关注国泰纳斯达克100指数基金和大成标普500指数基金,参与二级市场交易的投资者可关注纳指ETF和标普500ETF。

  于光儒同样看好投资美股的基金,他建议可重点关注的产品包括广发全球医疗保健、博时标普500ETF、广发纳斯达克等。于光儒认为:“受美国退出QE3 、美元指数升值影响,新兴市场及以美元计价的大宗产品相对利空,因此对主投新兴市场以及黄金等贵金属的QDII基金持谨慎态度。”

(责任编辑:李乔宇)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股基债基四季度或继续双轮驱动 看好主投美股QDII

2014-10-11 08:29 来源:金融投资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