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周成交量未提振 央行松贷难促楼市火爆
央行在节前正式释放“松贷”信号,这令黄金周期间的楼市表现备受关注。不过,数据显示,国庆节前3天,广州网签新房成交量224套,和去年相比下降41.65%。各地楼市成交量总体波澜不惊,购房者大多仍持币观望。
知名财经评论员、中国企业资本联盟秘书长刘艳7日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供需双方的市场结构来讲,不会产生根本性变化。也就是说,楼市的火爆今年不会再出现。“按理说,国庆七天假应该是各地看房包括以旅游名义考察养老、旅游地产的时机,但这种火爆的情形今年压根没有。”
“实际上这有个投资心理的问题。”刘艳说,买房往往是买涨不买跌,正是这种心理导致了楼市经济预期的整体下滑,这种态势很难挽救。“不过对于一线城市来讲,央行的信贷松绑恐怕是最大的利好消息。此次政策主要是针对改善型需求,这满足了我们一直执行的关于‘去库存’的思路。”
刘艳分析说,以上半年楼市的下滑走势来看,对于有一两个项目的小型开发商来讲,央行“松贷”依然无法快速拉动销售;那些大的跨区域性的开发商实际上是最大的受益方。
在刘艳看来,从下半年来讲,特别是到年底这段时间,恐怕也是开发商最难熬的日子,楼市恢复得非常慢,到了年底又是各种成本预算结算的时候,很多开发商会出现现金流紧张,特别是中小型开发商面临着被洗牌甚至被淘汰的局面。
“从本轮的调控和未来的楼市调控趋势看,楼市的火已经被灭掉了一部分,如今政府明确了救市的信号,因此楼市不会比上半年跌得更狠,也就是说楼市在企稳。”刘艳对导报记者表示。
那么,现在是否是抄底的最佳时机?在刘艳看来,“所谓的底,严格意义上讲是不存在的。所谓的底是你的心理接受能力以及对住宅居住的要求和需求。”刘艳认为,对于首套房购房者来讲,结合历史数据看,现在无疑是一个买房时机。
(责任编辑:华青剑)
延伸阅读
|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