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中国对冲基金走向何方?

2014年08月06日 08:30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对冲基金缘起美国,其间或于浪尖叱咤风云、富可敌国,或坠入深崖、伺机再起。如今,这位“弄潮儿”的影子渐渐在中国浮现。

  惠理集团(Value Partners Group)主席谢清海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我对中国对冲基金的前景十分乐观,过去10年间的崛起是出于人类情感的呼唤,为人们寻求更高收益。中国银行(601988,股吧)存款利息落后于通胀、房产投资易生泡沫,且大众对股市缺乏信心,这都是对冲基金的成长机遇。”

  谢清海亦向记者肯定了发展对冲基金对中国的价值。他表示,目前中国难以觅到安全又高回报的投资,且大众对于股市信心不足,因此对冲基金也迅速崛起。不过,他也指出,对冲基金在中国要真正实现腾飞,还必须克服一些问题。他表示,在外国投资人眼中,中国现行的金融体系仍属于典型的金融抑制(financial repression),资本配置效率较低,而目前旧的体系已不再合适,因此中国必须改革来使资本市场更高效,改革也必将推动对冲基金真正腾飞。

  不可忽视的是,目前在中国运营对冲基金面临不少“顶头风”,如设立模式不清晰、机构投资者缺失、佣金和渠道的费用过高等。

  首先,信托资产只有20%能进行对冲,还有80%不能做对冲。其次,中国缺乏大型机构投资者,而海外的对冲基金旗下管理着几十亿基金,投资者包括退休基金、 养老基金以及综合基金,锁定期在两、三年,但国内银行则要求锁定期一个月,一个月后客户就能赎回,且对收益的要求非常高。

  从实际角度出发,金融工具欠缺更是一大“软肋”,期权工具的缺失无法使风险收益特征分段体现。此外,中国交易费大大高于美国,这也成了高频交易的“拦路虎”。数据显示,美 国做对冲基金,每100股交易费用3美分,如Google股价600多美元,每交易6万美元只付3美分,而中国的佣金高达万分之三,即6万美元的成交额,要付18美元的交易费。

  对冲基金有三大特点:一、对冲基金一般都可利用杠杆,如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在1998年崩塌之时,其杠杆作用达到100倍。二、基金要求限制比较少,可采用任意投资策略,包括卖空、杠杆、期货等衍生工具等,但共同基金不能卖空。三、对冲基金的手续费较高,一般收取2%的管理费以及20%的收益分成。

  尽管中国对冲基金仍初显“晨曦微观”,但发展成熟的全球对冲基金已走过了几十载风云涤荡。

  1949年,原美国Forbes杂志记者琼斯(Alfred Winslow Jones)成立了首只对冲基金,采用买入看涨资产,卖空看跌资产的手法来避险,他把这种管理市场总体波动的风险敞口的操作称为“对冲”。直到1960年代末,对冲基金才雏形显现。

  此后,金融大鳄索罗斯(George Soros)的量子基金和罗伯逊(Julian Robertson)的老虎基金等众多“明星”不断冉冉升起,更是在一系列事件中赚到“富可敌国”。

  1992年,索罗斯从英镑空头交易中获利接近10亿美元,其基金同年增长67.5%。当时的英国经济萎靡不振,因此政府实行低利率政策刺激消费、生产。而两德统一以后,东德的大量基建工程刺激德国经济发展,德国财政上出现巨额赤字。德国因此不顾他国反对提高利率以抑制通胀,从而引发外汇市场抛售英镑而抢购德国马克,导致英镑大跌。索罗斯借此大量做空英镑,据说他通过杠杆一共调度了100亿美元。

  此外,对冲基金更是成功躲过2007年的按揭贷款泡沫破灭,反而得到10%的正收益,且专门投资按揭贷款和其他资产支持证券的对冲基金基本保平,未出现想象中的大跌。尽管雷曼倒台后的螺旋式危机使对冲基金2008年平均亏损18%的业绩,但只有共同基金亏损37%的一半。

  CFA协会亚太区董事总经理施博文(Paul Smith)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中国对冲基金将迈入黄金时代,尤其是随着衍生品市场和卖空体系的完善,将使各项对冲策略得以实行。不过,刚刚起步的中国对冲基金在学习欧美的同时,仍需针对市场现状做出一定调节。

(责任编辑:李乔宇)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对冲基金走向何方?

2014-08-06 08:30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