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基金创新多磨难:首只目标触发式产品折戟

2014年07月28日 13:14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安卓

  7月26日,融通基金发布公告称,融通通泽一年目标触发式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下称“融通通泽”)将召开持有人大会,审议基金展期及转型等事宜。作为国内首只目标触发式基金,融通通泽的这则公告无疑宣告了该创新受挫。

  “从产品设计开始,我就参与其中,但由于公募基金的运作经验和投资思路与追求绝对收益的权益类产品之间未能很好结合,导致基金净值低于面值,持有人蒙受了损失,我也深感愧疚。融通通泽的投资管理,是我职业生涯过程中前所未有的重大挫折。”7月24日,在融通基金的会议室,基金经理周珺表情凝重。

  为避免持有人亏损离场并继续留住客户,“封转开”或为无奈之举。不仅融通通泽,中国公募业短短16年的历史上,创新遇阻的案例并不鲜见,但短暂的失利并不能阻碍新一轮创新的开启。

  连环遭遇“黑天鹅”

  根据基金合同,融通通泽累计单位净值连续三个工作日超过1.1元或者封闭满一年后,将自动清盘。而近日来,融通通泽单位净值徘徊在0.9元附近,距9月1日到期日仅一个多月,提前触发较为困难。一旦“到期”触发,而单位净值又低于面值,则清盘将造成持有人实际亏损。

  融通通泽于2013年8月31日成立,此后,融通基金发行了3只触发式系列基金,包括融通通祥、融通通源、融通通瑞,其成立时的核心思路是“在公募机制下实现类绝对收益”。

  周珺曾是业内最年轻的基金经理之一,他同时管理的其他两只相对收益产品均有不错的成绩,但通泽的折戟给这位年轻人带来不小的打击。

  按照周珺的投资思路,融通通泽主要分为两个投资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去年9月中旬到今年元月中旬,以蓝筹为主的投资策略,但由于该基金在高点建仓以及无风险利率下行期望落空,融通通泽并未从蓝筹股中获益,反而错过了成长股最好的持有窗口。

  第二阶段是从今年元月中旬至今,周珺意识到应改变投资思路,转而集中持有优质成长股,尤其是医疗股,但由于今年医疗服务领域的政策扶持力度较大,医疗服务公司的外延整合收购比较频繁,通泽持仓品种中有8只股票陆续遭遇停牌,持股占35%左右的仓位。而今年4月,融通通泽当时重仓的新华医疗、鑫富药业、鱼跃医疗等股票在复牌后均遭遇连续跌停,而且几乎没有减持的机会。这35%权重的股票平均重挫三成,带来净值近9%的损失,成为该基金最大的“败笔”。

  也就是说,周珺遭遇到数只“黑天鹅”的正面相撞。而从更深层次的原因来说,作为触发式基金,融通通泽在投资策略的选择上面临公募机制下如何实现绝对收益的严峻挑战。

  7月23日,融通通泽增聘丁经纬为基金经理,与周珺共同管理该基金。

  此起彼伏创新潮

  截至2014年6月底,公募全行业基金公司数量达到91家,基金数量超过1700只,管理资产超过3.5万亿。

  回顾我国基金业发展历程,从制度设计、商业模式、交易方式、投资策略、投资对象等多方面,基金公司一直在不断地尝试创新,但创新永远伴生着风险,由于制度环境、市场环境、发行时点、投资者成熟度等原因,不少创新型的基金产品倒在了前行的路上。

  以早期推出的生命周期基金为例,该类基金追求和持有人在生命不同阶段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的前提下实现资本的最大增值。

  2006年~2008年,大成财富管理2020、汇丰晋信2026、汇丰晋信2016基金3只产品相继成立,截至2014年6月,对应的管理规模分别为55.97亿元、3.36亿元、2.20亿元,此后,再没有更多的类似产品推出。

  另外,首批QDII“出海”也是备受打击。2006年底,国内首只QDII基金华安国际配置成立。经过5年的运作周期到期后,该基金最终以到期单位净值0.97美元清盘,黯淡离场。2007年,南方、华夏、嘉实、上投摩根四家公募分别推出QDII,截至2014年6月底,4只QDII基金单位净值分别为0.779元、0.879元、0.637元、0.595元。

  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首批QDII的糟糕表现只能说是“生不逢时”,它们正好撞上了金融危机。

  而另一例典型的创新失败案例莫过于理财基金。按照产品设计思路,理财基金本来是要弥补央行[微博]叫停银行30天内短期理财产品后的“真空”,但却忽略了短期理财的本质,投资范围和货币基金基本一致,但流动性却远差于货币基金。

  截至2014年6月底,市场现有的60只理财基金规模合计1000亿,已较高峰时“缩水”近3/4。如今,理财基金成为“鸡肋”产品,微薄的管理费收入甚至不足以覆盖运营成本。

  当然,公募业并未因此停下创新的脚步,正是受到巨大成功的鼓舞,如余额宝[微博]等,人们掀起一波又一波的创新热潮,同时期待天时、地利、人和,以到达成功的彼岸。

(责任编辑:康博)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基金创新多磨难:首只目标触发式产品折戟

2014-07-28 13:14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