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筹行情蠢蠢欲动 境内外机构互猜底牌
就在此轮周期股启动的前几周,强周期行业研究员接到境内外机构咨询的电话突然多了起来,这两类机构除了关注行业政策之外,更关心对方阵营的最新动向,这不得不让人联想起2012年底那轮行情启动前的情景。
互猜底牌
“大家对沪港通的热情大幅超出我们之前的预期,而这给市场带来巨大影响。”香港一位中资券商投行老总张志明(化名)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7月初,港交所已让券商自行测试,参与的香港券商超过110家。
“内地和香港两个市场的最大区别在哪里?”此前一周,接受记者采访的香港基金业人士反客为主,问询了诸多与A股市场有关的问题。在记者与香港投资圈接触的数年中,还是首次遇到这种情况。
在港股投资主题的微信圈里一个段子近日颇为流行:一位强周期行业的卖方研究员分享了他近期的工作感受,“6月很多海外投资者来找我细抠几个A股的投资模型,询问A股投资者的投资逻辑。与以往很多QFII的管理者拥有中国人面孔所不同,这次很多是纯老外,以及他们外包的印度助理团队,他们一行一行地核对投资模型。”
这一微妙变化被国内机构投资人士所注意,“现在我们也很关心海外进来的资金究竟在想什么?看好什么?如果不尽早思考这些问题,等境外资金进来、布好局,推升了行情,就像2012年底那样——他们买的都是我们没有配置的东西,我们无疑会陷入被动。”彼时,针对可能燃起的行情,一位公募出身的老私募郑宇(化名)说,近期在投资圈的聚会中,与海外机构有接触的同行或者研究员最受欢迎,大家都愿意拉住这类人聊个不停,目的就是为探明境外资金的底牌。
RQFII额度再紧俏
我们有必要先回顾一下2012年底那波银行、地产强势行情启动之前的香港市场。若以2012年10月20日港汇异动算起,A股行情的发动是在一个半月以后,即2012年12月初。而当下的情况与其非常相似。
今年4月,即沪港通消息刚刚出炉之际,市场情绪相当冷淡,内地投资人认为,A股的现实情况难以吸引境外资金进场。大家普遍质疑:“现在QFII额度还没用完,多加一些进来有什么用?”
然而,现在的种种迹象表明,市场低估了境外投资人对于A股的热情。7月1日至2日上午,在不到24小时内,香港金融管理局连续5次入市,动用162.67亿港元干预汇率。此后香港金管局又9次入市,前后14次干预港汇共动用437亿港元。动用资金数量已达2012年入市规模的近42%。
外部资金的流入情况,还可以从香港上市挂钩A股的ETF一探究竟。从3只主要的基金数据来看,均出现大规模净申购,其中,南方A50净申购额高达8.06亿份,博时FA50净申购额高达0.855亿份,X安硕A50中国达1.22亿份。仅这3只基金吸纳的资金总量即超过80亿元。
有意思的是,5月上半月,包括南方A50、X安硕A50两大挂钩A股的ETF基金均遭遇大举赎回,其中,南方A50净赎回额高达1.145亿份。不过,情况在6月迅速逆转,其中南方A50净申购额高达4.59亿份。
“现在QFII额度非常紧俏,想要新额度得费番工夫才能借到。”张志明说。与此同时,另一个投资A股的通道RQFII额度也出现同样情况,有消息称,近期南方A50 ETF销售部门的电话已成“热线”,一度出现由于投资额度用尽无法接受新申购、只能先登记排队的情形。
场内资金调仓
“从最近几次调研TMT类的公司情况看,尽管还是原来那些标的,参与调研的基本还是那些人,但是情况发生了变化:大家对原来的故事表现出疲态;而从上市公司层面,再难找出新亮点。”郑宇说。
部分重仓创业板的明星基金经理,在7月以来创业板普跌的情况下,其净值跌幅远远小于根据其二季报持仓情况测算的跌幅。这实际上说明,原本追逐中小板、创业板的明星基金经理在7月初已大幅调仓换股。
问题是,在增量资金入市基本确定的背景下,行情将会如何演绎?2012年那波是由银行股发动,这一次又会是谁?圆融方德投资总监尹国红认为,从各家银行已公布的数据来看,数据并不是很好,这与2012年底的情况不同。商业银行2012全年累计实现净利润1.24万亿元,是中国银行业史上最赚钱的一年,而今年银行业整体情况难与2012年相比。就二级市场而言,银行股调整的时间还不够,所以银行股再次出现2012年底至2013年初行情的可能性不大。
从以往情况看,“相对低估值”会对海外资金构成足够的吸引力。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师杨德龙指出,在沪港两地上市公司中,沪市估值偏低的个股,比如金融、地产这类白马股,在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香港市场估值偏高。此外,一些香港市场稀缺、A股市场充裕的品种也值得关注,比如房地产、建材、公用事业、中药和白酒等板块。
近段时间,针对沪港通可能引发的博弈行情,不少基金、保险、大型私募机构作出了相应的配置调整,他们开始偏爱低估值的二线蓝筹、景气度高的周期性行业个股,尤其是AH股差价明显的公司。不过,行情的推进有一个逐次演变的过程。深圳一位长期跟踪基金的券商高管说,若以资金总体规模衡量,场外资金更多起到的是撬动作用,主导力量可能还是内地公募基金。
(责任编辑:李乔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