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重启预期“变奏” 基金投资主线转调
“今年股市较为确定的收益机会是新股。”某 基金公司投资总监的话,可以说是多数基金经理的共识。今年以来,蓝筹股估值依然未见起色,成长股则因估值高企面临挤泡沫的风险,业绩不俗的白马股也惨遭杀跌。一时间,机构资金甚至未能像过往几年一样,找到一些可以集体抱团取暖的板块。但随着新股重启时点的临近,打新相对确定性的收益成为不少机构资金的狙击目标。一些基金经理也在二季度初期降低了仓位,备足“粮草”,以便参与打新。
而上周监管层年内计划发行上市新股100家左右的消息改变了大家对新股重启的预期,让市场忧心的新股上市“鼓点”变得不再频密。由于年内 新股发行量有限,机构对于新股的争夺将更加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具备真实业绩的成长股依然会成为市场的稀缺品种,公募、私募在追逐新股收益的同时,也可能将投资主线再度转移到成长股上。
“不败神话”仍将重现
今年 IPO重启的上半场,可以用新股收益大比分领先来总结。据数据统计,今年1月以来上市的48只新股中,44只上市首日涨幅超过43%,且基本上都以20%的股价涨幅开盘。而上市以来股价翻倍的新股有9只,其中3只涨幅逾200%,过半新股上市以来实现50%以上的涨幅。正是这种亮眼的收益率,让市场对打新充满热情。而具备网下配售优势的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自然将打新视为今年股市确定性最高的收益机会。
由于4月中旬以来,IPO预披露企业数已经达到了300多家,市场一度忧心IPO批量重启会压低成长股估值, 创业板 指数4月以来下跌逾10%。不过,在资金面并不宽松的情况下,资金没有涌向低估值蓝筹股的欲望,沪指在 IPO重启等多重压力下回调至2000点附近。但近期IPO重启预期的“变奏”,则开始改变了市场疲弱的主旋律。
今年IPO下半场将上市新股100只左右,改变了此前新股批量上市的预期,新股的“不败神话”也极有可能重现江湖,打新仍将是机构投资者获取稳定收益的重要手段。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由于新股年内上市数目有限,新股资源依然是市场的抢手货,在新的打新规则下,打获新股依然意味着获得了相对稳定的回报。一位基金经理表示,影响 打新收益率的决定性因素有三点:一是打新的总资金量,二是新股募集资金与打新资金量的比值,三是新股上市之后的涨幅。
而未来新股上市的数目有限,机构在打新争夺上也将更为激烈,报价的博弈难度也更大。上述基金经理表示,在现在的打新规则下,每家机构报一个价格,但是最后取哪个价格由投行来决定,从上一波新股重启可以看出,新股定价的价格波动范围非常大。按以前的打新规则,每个基金经理可以根据偏好报三个价格,让三种价格形成博弈,最终促使中间价去成交。而按当前的规则,一个报价一旦失误就与新股失之交臂,而基金公司统一报价更需要对上市公司有更充分的研究。
一位机构人士指出,新股“不败神话”在其他国家的市场很少发生,而近几年在A股中却时常出现。A股的绝大多数投资者都认为新股就是可以赚钱的,而且基本没有什么风险。产生新股“不败神话”的原因,一是目前审批制还没有向注册制转变。虽然监管层已经明确了未来会向注册制发展以及有了时间表,但目前还处于审批制阶段;二是新股发发停停,在停止发行到重新启动后,投资者的新股需求会在前期累积形成突然爆发,导致了新股不败神话的持续。
据了解,目前一些 混合型基金维持着极低的仓位,现阶段基本上如同 货币基金进行低风险投资,集中火力等待新股重启。而 保险 等机构投资者在新股停发时曾赎回这类专注打新的 混合型基金,但随着新股重启时间点临近,机构资金有望再度涌入这些打新利器之中。不过,虽然机构投资者打新有着网下配售的优势,但要打获新股难度也较大。在今年一季度的打新热潮中,有基金经理忙乎了很久也仅收获了“三五斗”,对基金收益率的贡献比较有限。
次新股炒作难退潮
上半年新股上市后的大涨,除了上市首日普遍达到涨幅限制停牌外,随后市场的热炒也是激发新股赚钱效应的重要原因。有擅长参与新股投资的私募人士表示,在新股上市交易新规下,一些新股的实际价值存在被低估的情况,因此即使未能通过打新配置到想要的标的,在上市后及时参与也能够获得较好的投资回报。通过在上市后投资新股,该私募人士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金轮股份 无疑是今年最牛的次新股,在上市后的19个交易日股价飙涨逾300%。该股票在上市后换手率保持在较高水平,资金交易活跃。如果说 金轮股份这样的次新股在上市后还存在较好的介入机会的话, 登云股份 、 众信旅游 、 易事特 等次新股则以“一字板”的形势展开上攻,投资者只能在交易时挂涨停单排队才有可能获得筹码。
上述私募人士重仓的几只次新股,就是在新股上市次日,于集合竞价时挂涨停单买到的。该私募认为,新股发行与交易新规,使得新股在上市之后存在较好的参与机会。首先,新股在定价上估值较以往更低,决定了新股发行价格更为合理;其次,在首日交易规则下,不少新股市场所认可的价值没能得到充分体现,相比于过去新股上市首日动辄翻倍的涨幅,在新的规则下新股首日上涨40%,让后市参与新股交易的投资者仍有较大的获利空间。基于这种判断,该私募认为,寻找被低估的次新股,将是今年获取暴利的主要机会。
但公募和私募对于新股上市后的参与态度存在较大差异。从今年已上市的48只新股交易情况来看,多数新股在上市后三个交易日出现了机构席位大幅卖出的情况。业内人士表示,公募基金打新基本上是冲着赢取绝对收益去的,在短期新股大涨后就会选择卖出,以便腾挪资金实践下一步的打新计划。因此公募基金是新股上市后的主要卖出力量,而游资则会趁着新股人气火爆、流通筹码较少而进行大肆炒作。
公募基金不愿意长期持有新股,除了要不断践行 打新策略,新股的业绩经不起考验应该是更为内在的原因。一位资深基金经理表示,经过多年观察,新股上市后都存在一个业绩“洗澡”的过程,即使是后面真的能够成为大牛股的品种,也得经历“洗澡”。新股中真正具有“护城河”的企业不多,在上市初期业绩多少存在一些“水分”,企业的经营能力需要进一步的验证。新股通常需要在上市后跟踪一年左右,才能确定是否存在长期的机会。
在新股供给有限的下半年,新股上市后的炒作有可能还会成为市场的独特风景。寻找价值被大幅低估的新股或许能取得不错的投资回报,但投资难度也更大。毕竟,第一批新股在一季报已有业绩变脸的情况出现。从历史经验来看,多数新股上市后一年内股价都出现了冲高回落的现象。
估值回归重拾成长
“倘若新股批量重启,则将大幅压低成长股的估值。但现在看来,有限的新股上市,仍有可能受到市场资金热炒,在这种情况下,对相关的新兴行业反而会形成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得成长股再度吸引市场研究。”近一个月来始终保持着极低仓位、全力准备打新的一位私募人士,在上周已经猛然出手,买入了数只软件行业的成长股,并取得了不错的收益。
事实上,在新股重启的预期压力减缓之后,上周创业板指数和主板指数有了明显的分化。主板指数基本呈现震荡上行态势,而创业板指数却在上周出现“五连阳”,反弹幅度达到5.67%,逼近1300点。有公募基金经理在近期开始增持几只创业板龙头股。经过了此前的调整,一些优质成长股的估值有所回归,个股未来的业绩增长自然值得期待,是该基金经理增持成长的重要依据。
一位注重择时的私募基金经理认为,IPO半年上100家的节奏明显低于此前市场预期,有助于市场信心恢复,大盘也有了企稳迹象。而创业板股票的连续反弹也显示资金的参与热情回到了成长股之上,尽管反弹的持续性还有待观察,但成长股整体面临的压力已经降低,未来优质的成长股依然可以作为主要的投资品种。
从当下的投资格局来看,新股即使收益机会确定,但在供给限制下也满足不了市场资金的配置需求,影响多数机构投资业绩的将仍然是老股。随着未来上市公司中报时点的来临,成长股业绩面临重要的检验关口,届时机构资金也会选择流向全年业绩增长更为确定的股票。
南方基金总裁助理、权益投资总监史博认为,今年的投资机会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对新股的投资。史博表示,新股的确定性机会相对较大,但收益的贡献量对于公募基金整体而言却非常小;二是低估值蓝筹股,相对更看好消费类行业,偏周期性的行业则重点把握估值创新低时的反弹机会;三是估值合理的成长股。去年市场处于追涨的氛围,而今年需要等待泡沫的理性回归。如果一家企业的股价上涨远远超过企业利润增长与企业收入增长,这种上涨就是估值提升带来的。但是估值提升有一定限度,今年成长股的估值会在合理的区间内波动。对于这类股票获利机会的把握更倾向于寻找在同行业估值更为合理的公司,相对看好具有创新能力的互联网行业。
(责任编辑:康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