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IPO预披露成为打假主战场
假的就是假的,即使动再大的手术,依然改变不了其“假”的本质。如何让假的东西呈现出其本来面目,就需要依靠各方的力量。
拟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是否真实,除了需要监管层擦亮眼睛作出准确判断,包括媒体、投资者等在内的市场各方,同样可以运用自己的火眼金睛,揪出那些造假者,成为资本市场的“打假斗士”。
目前,对于拟上市公司,证监会的要求是“受理即披露”。其宗旨是意在提升拟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及时、公开、透明,要求公司自受理之日起,即需要对申报材料的真实准确完整负完全的法律责任。一受理就立马披露,市场各方可以拥有充分的时间研判拟上市企业的信息披露文件。
其实,拟上市公司因为财务造假等原因被媒体、投资者揪出来,也是有先例的,典型的案例如天能科技、新大地。
当时,监管层将拟上市公司信息预披露时间提前至上会公告发布前一个月,所有拟上市公司都必须更早地接受公众的监督。
天能科技就是通过公众监督,把其造假的行为暴露在阳光之下的。
天能科技的上市信息预披露之后,有媒体对其业绩产生怀疑,并针对性地做了相应采访和深度调查。调查发现,天能科技所披露出来的很多信息与实际情况并不符合。媒体对天能科技的质疑性报道发表后,立刻得到了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天能科技的上市进程旋即被中止,并受到处罚。
天能科技IPO造假并最终受到监管部门的严厉处罚,这是拟上市公司信息预披露制度改进的胜利,也是资本市场全民打击造假上市的胜利。因此,在笔者看来,IPO预披露提前,完全可以成为资本市场打假的主战场。
当然,对于拟上市公司而言,想要不让市场各方抓住“小辫子”,还是应该把真实、准确的信息完整地披露出去,让市场各方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但是,IPO是一条产业链,因此,包括保荐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机构等,都应该负起责任,做好市场的第一道“守门人”。
然而,在近年来频发的上市公司造假事件中,本应充当市场守门人角色的IPO中介机构并没有发挥其应尽的作用。
从目前披露的信息来看,无论是万福生物、绿大地,还是IPO临门一脚之时被终止的胜景山河,这些公司所采用的造假手段其实并不怎么高明,无非是虚增资产、收入、利润;隐瞒负债、退货等,中介机构完全可以通过细致的实地调研,在尽职调查中发现其中的问题。
遗憾的是,有些中介机构就是不负责任,不尽职调查,甚至帮助拟上市公司造假。这种情况,以前由于预披露时间过短,在审核过程中可能难以被发现。但是,随着“受理即披露”制度的实行,企业想要造假闯关就不那么容易了,因为有更多双眼睛盯着。
鉴于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受理即披露”这一制度的不断推进,拟上市公司造假的情况会越来越少,而预披露也将成为打击上市公司造假的主战场。
那么,不妨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就瞪大眼睛,密切关注自己身边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的一举一动,一旦发现有异常行为就立即向有关部门举报,不给这些心存侥幸的公司留任何造假的余地。
(责任编辑: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