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集合理财产品规模5年缩水90%
产品发行数量井喷,平均发行份额却不断缩水,这是当下券商新发集合理财产品正面临的尴尬。2013年券商新发集合理财产品数量爆发式增长,平均份额却大幅下滑,仅为1.18亿份,而2009年的这一数据为12.74亿份,5年间缩水超90%。
业内人士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市场竞争激烈,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业绩不佳,导致产品发行困难。
去年平均每月新发产品数量超百只
近几年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逐年增加,据wind资讯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至2012年,新发产品数量分别为47只、97只、108只、236只,而去年更是实现了爆发式增长,去年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从2012年的236只一跃增长到了1730只,增长了6.33倍,比过去十年成立数量的总和还要多。
券商资管新政之下,2013年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数量猛增,据wind资讯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共有1730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发行设立,每月新发产品数量均超过100只。
而今年以来新成立集合理财产品257只,剔除尚处于募集中或计划募集阶段的产品,截至目前,今年以来已完成募集并正式运行的产品数量为223只,若按前三个月的平均发行速度来计算,今年新发产品数量也将会超过1000只。
分类型来看,股票型产品除2013年发行数量超过10只外,自2009年至今每年发行数量都为个位数,占比最小。混合型和债券型的产品发行数量最多,两者数量加起来占总发行数量的比例每年都达70%左右。其次是其他型和货币市场型。
有券商人士表示:“目前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中最热的就是限定性的固定收益类产品。” 所谓限定性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主要是考虑到投资风险的因素,对投资品种的比例限制较多,一般来说,限定性产品的投资对象多限定在现金、货币市场基金、国债和企业债券等固定收益类资产,而投资于权益类证券和股票的比例不超过20%,收益能力不是很高,但风险相对偏低很多,比较适合于追求稳定收益的投资者选用。限定型产品包括了债券型和货币市场型两种。
另一位券商业内人士表示,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近几年变低,投资者更愿意接受收益中等、风险可控的集合理财产品。
平均份额不断缩水
去年规模超10亿份产品仅7只
发行数量逐年增加,平均发行份额却在逐年下降,这一趋势早在2010年就已现端倪。新发产品数量增加,总发行份额的增长速度却未赶上新发产品数量的增长速度,这导致每年的平均发行份额不断下降。2009年至2012年,新发产品平均发行份额逐年递减,分别为12.74亿份、8.51亿份、5.96亿份、4.17亿份。
而数量爆发式增长的2013年的平均发行份额也出现了爆发式下降,下降到了1.18亿份,比2012年减少了72%,与2009年相比下降了91%,五年间缩水超过了九成。
今年平均单只产品的发行份额更是跌破了1亿份,截至3月21日,今年已发行的223只产品的平均发行份额仅为0.51亿份,比去年又减少了56%。
与新发行产品数量逐年增加不成正比的除了总发行份额外,还有规模超过10亿份的单只产品的数量,从2009年至2013年,规模超过10亿份的单只产品的数量分别为26只、31只、18只、22只、31只,在新发行产品总数量中的占比逐年减少,分别为55.32%、31.96%、16.67%、9.32%、1.79%。而今年新发的223只产品中尚无一只产品发行份额超过10亿份。
事实上,不仅是新发集合产品规模缩水,尚处存续期的集合理财产品也受到了市值缩水、产品遭赎回的压力。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21日,处于存续期的2141只集合理财产品成立以来份额变动累计份额为-1309.74亿份,成立以来份额变动率为-22.77%。
去年下半年以来集合理财新发产品数量和规模的缩减与大集合理财产品叫停不无关系。下半年以来,大集合理财产品被叫停,公募基金业务又未能及时开展,新发产品数量和规模缩水在所难免。
而发行难则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值得一提的是,逾四成正式运行的产品实际发行规模未达预期。
某业内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产品发行上的困难,近几年A股市场行情不太好,而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业绩在各类产品中表现较弱,综合起来导致产品发行比较困难,所以单个产品的发行规模都不大。另一个原因则是去年6月份以后大集合产品停发,只能发小集合,而小集合规模都是100万元以下的,小集合客户数量少,也导致产品发行困难。
某券商分析师也表示,券商理财产品份额锐减,其中的重要原因是集合理财产品业绩不尽如人意,以及客户群体的相对固化,因此对于券商资管来说,应该把更多精力放在研究和投资上,以业绩守规模,吸引更多的新客户。
另一业内人士则表示,快速增长的集合产品数量一定程度上会对单只产品募资规模造成压力,导致单个产品发行规模缩水,但这并非新发产品规模缩小的主因,主要还是受市场投资风格和集合产品设计变化的影响。
发行难,最主要是受市场竞争激烈的影响,这种竞争既来自券商业内集合理财产品数量的快速增长,也受到基金、信托、银行理财等多种资管产品的冲击。
(责任编辑: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