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锦秋:提醒货币基金风险恰当其时
目前,国内货币基金规模将过万亿。大众证券报称,2月21日证监会召集货币基金规模居前的十余家基金公司一把手开会,专门提醒风险。笔者认为,货币基金规模迅速膨胀主要是因为余额宝类互联网基金规模迅速扩大,风险应主要是互联网基金风险,而此时提示风险真是恰当其时。
余额宝们的实质就是货币基金。目前余额宝90%以上的资产投资了银行的协议存款,其中相当部分的协议期限不超过一个月。也即余额宝们做的工作其实很简单,通过互联网,将从客户手中的零钱归集起来整存至银行短期协议存款,由此投资者从原来在银行享受的活期利息,转变为现在享受协议存款利息。
协议存款起存金额较大,利率、期限、结息付息方式、违约处罚标准等由双方商定。货币基金投资协议存款的收益率主要参考指标是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当然还要看各银行的资金需求,如果资金需求量大,协议存款利率可能比Shibor利率要高。另外,协议存款可提前支取,有些产品投资者若提前支取,最多只能获取同期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但对于货币基金投资协议存款,银监会和证监会给予“政策优惠”,规定货币基金若提前支取可不罚息,利率损失由银行承担,显然这并非市场化协议。
正因为此,货币基金由此产生第一大风险。互联网基金规模不可能单向扩大,总有一天会向下走,一旦大量协议存款需要提前支取,且不罚息,银行或许难以承受,这对银行来说多少也有点不公平,由此目前“提前支取不罚息”政策优惠随时可能叫停,互联网基金高收益也将成为无源之水。
互联网基金的第二大风险是市场风险。前期由于资金紧张,互联网基金敢于向银行要价,但随着资金短缺现象逐渐改善,加上互联网基金规模越来越大,甚至供给方还产生相互竞争,由此资金供求与需求的市场关系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这将导致协议存款利率的下行。
互联网基金的第三大风险是基金销售可能存在虚假宣传。互联网基金可以投资协议存款,基金市场中的其他货币基金同样可以做,但为何其他货币基金不受投资者待见,唯独互联网基金独自繁荣?不可否认,其中一个原因是互联网平台拓宽了投资者范围,但最主要的还是互联网基金的营销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巨大。有的互联网基金因不当宣传和违规销售,甚至被证监部门责令限期整改。到时基金真要达不到前期宣传的高收益率,虽然少数基金的相关主体会为此自掏腰包补足,但有些基金由于规模庞大,有关主体就是倾家荡产也恐怕难以履行承诺。
互联网基金的第四大风险是道德风险。货币基金的基金管理者主要受《基金法》等法律约束,但目前法律赋予投资者对基金管理者的约束权利还太小。而且,互联网基金相比其他货币基金,其中的市场主体和环节或许还更多一点。熊锦秋(资深经济工作者)
(责任编辑:马欣)
延伸阅读
|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