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8新股上市集体大涨45%
昨天,众信旅游等深市8只新股上市,集合竞价阶段8只新股均达到20%最高申报价。早盘开盘后,8只新股均触及涨幅限制遭临时停牌。8只新股10时30分恢复交易之后,再度大涨触及二次临停限制,遭遇二次临停,停牌时间至14时57分。
截至收盘,8只新股涨幅均达到深交所限定最高涨幅,8只股票的全天成交笔数均为5笔,换手率小于20%。8只新股再遭资金爆炒,盘中走势惊人地一致,并均以45%的涨幅报收。从开盘之后,这8只股票均在同一时间达到20%、30%、40%的涨幅上限,并同时触发临停,全天实际交易时间不足1分钟,成交均只有5笔。
根据深交所发布的新股首日交易规则中关于临时停牌的内容:新股上市首日开盘价可较发行价上涨20%;盘中成交价较开盘价上涨或下跌达到或超过20%的,临时停牌至14时57分。由此,股民计算得出,新股上市当天,最高涨幅应为发行价的44%。
“但为什么近日上市新股大多出现最高涨幅略高于44%的情况呢?”近日有投资者质疑。新股挂牌,准备盘中买入的投资者,都根据新交易规则提前算好价格挂单,但最终的成交价总和计算结果不一致。
深交所日前在官微对此进行了正面答复,深交所明确表示,挂牌新股出现盘中最高涨幅略高于44%的情形,是符合深交所相关交易规则的。长期以来,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首日等无价格涨跌幅证券,深交所《交易规则》规定其连续竞价期间,有效竞价范围为最近成交价的上下10%,在此价格区间的申报才能进入交易主机参与成交,成交价格也在此价格区间产生。
同时按照规定,盘中成交价达到或超过停牌阈值时,才实施临时停牌。因此停牌价可能在前一笔成交价上下10%的有效竞价范围中被触发,而有效竞价范围是随成交价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的,所以停牌价不一定精确等于开盘价的10%或20%,造成盘中最高涨幅可能略高于44%。过去此类现象也时有发生。
深交所以新股全通教育为例,详细说明了新股为什么涨幅可超过44%。
全通教育发行价为30.31元,以36.37元开盘,较发行价上涨20%。随后进入连续竞价,按照《交易规则》规定,有效竞价范围为最近成交价的上下10%。在9时30分产生40元的成交价后,当时的有效竞价范围动态变为最近成交价40元的上下10%,即36元至44元间。下一笔成交价格在此区间产生,直接跳至40.28元,较开盘价涨幅10.75%,超过10%,触发临时停牌1小时的指标,被实施临时停牌至10时30分。
复牌集合定价后,再次进入连续竞价,当时有效竞价范围动态变为最近成交价40.28元的上下10%,即36.25元至44.31元间。随即在此区间内产生44.31元成交价,较开盘价涨幅21.83%,超过20%,触发临时停牌至14时57分的指标,被再次实施临时停牌。14时57分按最近成交价即停牌价44.31元进行了复牌和收盘集合定价,收盘较发行价涨幅46.19%。
新闻观察
监管约束难挡爆炒新股
新华社北京1月23日电 自纽威股份在交易所正式挂牌后,IPO重启后一周内已有18家公司完成发行上市。在监管约束愈发严格的情况下,绝大部分新股在上市首日再次遭遇爆炒。几乎所有创业板和中小板新股,在上市当天甚至仅能交易2秒钟,堪称股市“奇观”。
在纽威股份本月17日成为首只新股之前,证监会、交易所出台限制发行市盈率和上市首日涨幅的措施,一度让人看到抑制“炒新”的希望。但为何新股仍然难逃被爆炒的命运?业内人士指出,两大原因使得监管约束难挡爆炒新股。
首先,证监会此前紧急出台监管措施“限制”高价发行,使得一二级市场出现价差,“意外”给新股炒作提供了空间。12日证监会出台《关于加强新股发行监管的措施》后,新股发行价骤降,近10天以来,在定价的新股中,过半发行市盈率低于30倍,这无疑给上市后的炒作提供了空间。
IPO停滞前最后一只新股浙江世宝,发行价被压低至每股2.58元,但其在上市首日开盘价居然上涨至每股15.62元。尽管此次交易所给上市首日的新股定出了价格上限,但不少股票上市后连续上涨。记者发现,在创业板新股中,除炬华科技,其他新股上市后均连续上涨。对此,东兴证券一位高管对记者表示,由于二级市场创业板股价都不低,因此如何平衡发行价与上市首日价格是新股发行的一个难点。
其次,交易所对新股上市首日的监管约束,虽然限制了首日涨幅,却难以限制投机之风的延续。尽管上市首日仅有2秒自由竞价交易时间,但是上市后第二天、第三天,投机资金继续推涨新股,成为近期弱势A股的一大另类“亮点”。
记者根据近期每日成交公开信息发现,参与“炒新”的不仅有个人大户,还有机构投资者,这些席位在新股上市首日之后,继续大力买入新股。北京一家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表示,交易所限制了首日涨幅,实际上反而给机构投资者一些投资机会。“原来是新股上市大都上涨50%至100%,机构不敢再买,但现在首日才涨40%左右,后面机构反而更敢下手了。”
(责任编辑:史博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