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双面”影子银行

2014年01月12日 07:09    来源: CE.cn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通过上两篇的介绍,从影子银行的发展到其表现形式,相信你已经对影子银行有了大致的了解。本篇将接着为你讲述一个“矛盾体”的影子银行。关于影子银行的存在,或利或弊,莫衷一是,这里从影子银行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以及其为国内实体经济的发展做出的贡献等几个方面解读影子银行的利弊。

  “影子银行的产生是金融发展、金融创新的必然结果,作为传统银行体系的有益补充,在服务实体经济、丰富居民投资渠道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影子银行风险具有复杂性、隐蔽性、脆弱性、突发性和传染性,容易诱发系统性风险。

  A面:谈“影”色变

  由于影子银行通常接收的是银行体系不愿或无法发放的“次级信贷”,风险控制能力也弱于银行体系,因此影子银行的潜在风险也备受关注。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曾发文指出,“影子银行市场呈现的无序状态让人忧心”。中国社科院金融试验研究室主任刘煜辉也曾发出警示,“影子银行是中国信用风险的‘重雷区’。”

  梦魇 “庞氏骗局”

  事实上,影子银行的产生是源于体制上的“双轨制”。由于存在体制内价格和体制外价格的“价差”,受严格管制但又不可能完全管住的“体制内资源”流向市场化的“体制外市场”获取“租金”,提供“灰市场”资金。

  在“影子银行”发展中,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大企业利用体制上的优势获得国家正规金融体系资金,然后以更高的价格转贷给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从中赚取“利润”“租金”。获得转贷资金的民营企业、中小企业需要付出比正规金融市场更高的价格获取金融资源,增加了成本代价。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袁志刚曾表示中国影子银行的最大风险是高昂融资成本,而作为实体经济的中小企业根本承受不了这样高的资金成本。在这样的背景下,借新还旧和债务展期成了有些依靠“影子银行”的企业的惟一选择,一旦遭遇冲击,整个链条的参与者都会受波及。另外,理财产品也埋藏着巨大风险。肖钢曾指出大多数的理财产品期限不足一年,有的仅为数周或者数天,在某些情况下,短期融资被投入到长期项目之中,通常是“借新还旧”来进行资金周转,而这种模式无异于“庞氏骗局”,一旦资金链断裂,“击鼓传花”的游戏自然玩不下去。

  危机 信用风险

  中国“影子银行”提供的许多业务还有待公开化、阳光化、透明化,各种隐蔽的“影子银行”业务游离于正规金融监管之外,潜伏着一定风险。各种“影子银行”业务都牵涉多方主体,一旦发生信用违约,将在一定范围内产生连锁反应,甚至在某些区域某些领域蔓延开来,导致局部金融风险。事实上,毕竟市场风险客观存在。不管是什么金融业务,一旦借款人未能获取高于利息的收益,相关放款人、银行以及企业多方利益、信誉和信用都将受到损害,大面积的违约甚至还可能对社会稳定产生影响。

  堆积“泡沫经济”

  金融地产不分家,没有金融的支持,房地产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2013年6月起银行业爆发“钱荒”事件以来,国内金融市场的实际利率水平一直居高不下,很大程度上推高了影子银行的融资成本,间接大幅推高了房地产的融资成本。而“影子银行”提供的资金,真正进入到实业投资的不多。很多“影子银行”提供的资金主要流入房地产、大宗商品、艺术收藏等高风险、高收益领域。受这种“金融投资”风气影响,许多中小企业也无心实业,将本应投入到实业投资的资金再次放贷。

  B面: 逆光飞翔

  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成为中国金融体系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银监会副主席王肇星曾撰文指出“影子银行体系是整个金融体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正规金融体系的重要补充”。

  “黑暗舞者”

  “影子银行”虽然游离于金融机构外,但有市场的需求。对于那些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的中小企业和民营银行而言,影子银行的出现犹如“救命稻草”。尤其是民间借贷在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另外,影子银行体系的金融理财产品及其附属生产品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和变现能力,收益率高于银行存款利率,使得居民投资产品多样化,促进了利率市场化;第三方理财、银行理财产品等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促使金融市场多样化发展。

  创新力量

  影子银行带来了创新,在不改变货币存量的情况下,增加了社会的信用供给。有学者表示“影子银行体系是创新的源泉,其做的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把本来放在银行体系中的,而且只能形成债务性资金来源的钱,在相当部分转变成股权投资,在这个意义上它是有非常积极意义的。”

  影子银行的出现使得银行获取资金的自由度进一步加强,再贷款已经逐渐被其他多个渠道所代替,再贷款对银行流动性的调节作用受到削弱,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和完善、分散银行体系风险。

  长期生存在没有阳光的黑暗里,不知道有多少参与者,也不知道有多大的力量,更不知道点燃一根火柴,是点燃了希望还是引爆了一颗金融炸弹。业内多位人士表示,影子银行宜“疏”不宜“堵”,它不是洪水猛兽,关键在于创新和引导。(中国经济网 邢晓宇)

  相关新闻:

  “影子银行”剪影

  那些“看不见”的影子银行

(责任编辑:韦伟)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双面”影子银行

2014-01-12 07:09 来源:CE.cn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