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人士转战保险江湖 或为私募创业铺就人脉路
基金业人事变革永远是不变的话题。近期,不断有 基金公司核心投研人士或高管转战 银行 、 保险 公司。这些变动让人揣测,在行情低迷、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他们的选择或许看中的是银行、保险业更强大的渠道资源和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不过,有业内人士日前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从事业发展来看,这些地方可能不是他们最终的落脚点。
转战江湖力拼人脉
近年来保险与基金业的双向人才流动并不罕见,既有保险公司人士放弃优厚的待遇与安逸的工作环境来基金业寻找更宽广事业空间的,也有一些基金公司高管或投资人士脱离公募基金,转而在保险资管平台上奋战的。不过,近期,多位基金业重要人物转战保险行业的消息还是对业内有所震动。
“不见得他们就是想去保险公司养老的,志在长远的话,干个几年,积累一些人脉与资源,对于自己以后创立私募基金会大有好处。”一位与基金业从业人员多有接触的人士向记者说。
他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目前阳光私募尚不在保险资金可直接投资的范围之内,但从最近行业人士透露出的动态来看,未来新的《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在资金投向上会更加放开,这或许将助推保险资金直接投资阳光私募产品,而体量庞大的保险资金,即使只让私募基金取一瓢饮,也足够支撑不少私募基金的生存与发展。
“现在私募基金的规模都很小,能达到100亿元以上的很罕见。而这些基金经理或高管在保险公司呆两三年之后,各方面都会比较熟络。以后自立门户,创立自己的私募基金,再从保险公司拉来一些资金就很容易了。”上述人士说。
另有业内人士也表示,私募基金团队成员不多,即使只有10亿元的资金涌过来,想想1.5%的固定管理费,以及盈利之后的提成,也足够这样的小机构过上非常舒心的日子了。
“对于动辄数百亿上千亿资金的保险公司来说,一旦政策放开口子,分配几亿的资金给一些阳光私募,并不是那么难的事情。”上述人士说。
职业流向趋利避害
近一两周,不断有基金公司原高管离职转赴保险资管机构的消息传出,粗略来看,已不下三四起。此外,也有资深基金经理卸任后去银行资管部门担任要职的信息。虽然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是职场定律,但在一段时间里较密集地出现此类现象,则不能不引起市场的关注。
不过,有基金业内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投资管理行业本来就是人力资本高度密集的地方,这些从业人士趋利避害地选择对自己职业发展更有帮助的路径,也是合情合理之举。
“我觉得,这一两年新政策出台很多,在很多细分领域创造了事业发展的机会。对于事业已经有一定根基,在机构间又形成了一定号召力的基金从业人员来说,如果在不同的资管领域都耕耘过,那自然在职场选拔中将更有优势,更易受到青睐。同时,他们在这些不同的机构间积累的人脉、资源,对他们来说,也显然是宝贵的财富。”
他同时举例道,某中型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几年前转战私募,近期又回流公募担任高管,同时获得相关基金公司的股权激励,这样的感觉显然与“打工”不再相同,与私募创业相比,也未见得就是次优选择。
(责任编辑:康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