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地方债上升恶性难抑
地方政府借债将更受限,要更加严格控制地方债,同时,保障粮食安全、城镇化都要求死死守住耕地“红线”。而对于许多地方政府,“卖地”,是重要财政来源
悄悄地,2013年就将远去,新一年就要来临,明年的经济形势会如何?哪些方面将会“钱”景迷人?或许透过日前开始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内容,或可得到一些答案。
稳字当头
苏格兰皇家银行亚洲公司首席经济学家Louis Kuijs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告,没有提出2014年将采取关键性、政治敏感性高的改革措施。尽管严控地方债务风险路径更清晰了,但债务上升的趋势不会有大扭转。”
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告,不仅未强调城镇化,甚至也没提及城镇化在2014年中国经济工作中的地位问题。” Louis Kuijs分析。
而且,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公告,也没有如外界期待,公布2014年城镇化规划。《国际金融报》记者获悉,该会议从4月开始一直推迟,目前该规划仍有路线性的问题需要各方达成一致。
不过,“打牢地基再盖楼”的改革思路得到了理解。“大规模改革的开局之年,稳最关键。”某期货公司负责人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稳,是改革的基础,地基不牢,后续大规模改革容易退缩。”
这意味着,明年将主要以“稳”为主,夯实改革开放的地基。
债务压身
多位欧美经济学家、外资银行负责人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目前对中国经济稳定的最大担忧在于——地方债务。
今年,地方债务首次被单独列为中央经济工作的六大任务之一。据报道,全国地方债务大盘查已结束,但结果尚未公布。
《国际金融报》记者综合十八届三中全会、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城镇化会议公告发现,地方政府或将面临巨大财政、改革双重压力。
一方面,大规模城镇化、各项建设需要地方政府出钱,同时,财政来源或将减少,因为中央要求不能唯GDP,要注重环保、经济质量,同时要控制许多行业,淘汰过剩产能。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借债将更受限,要更加严格控制地方债,同时,保障粮食安全、城镇化都要求死死守住耕地“红线”。而对于许多地方政府,“卖地”是重要财政来源。在开销增大、债务控制、死守耕地的前提下,地方官员将去哪里找钱呢?
地价还涨
“缺钱”的地方政府,与银行联手哄抬房地产价格的恶性循环,会否愈演愈烈?
某国有大型地产公司负责人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决定中国房价的,不是房地产市场,是地方政府,是财政政策。 如果你想买房,早买永远比晚买好,房价不会有下降的那天。”
《国际金融报》记者发现,“房地产调控”在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中并没有提及,正如本报此前预测,2014年中国楼市收紧力度将不大。
实际上,2013年的“政府疯狂卖地”势头已然明显。
有关数据显示,全国300个城市今年前11个月的政府卖地收入,较去年同期上涨了62.65%。其中,北京同比涨幅将有望接近200%,上海涨幅也已超过100%。业内预测,今年全国各地政府的卖地收入可能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保粮安全
中国2014年第一大任务,依然是确保粮食安全。
中华粮网易达研究院院长孙忠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口粮绝对安全”是重要提法。
同时,进一步强调了“以我为主”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这对曾经寄希望于进口、甚至在国外租地种植来保障国内粮食安全的设想是一个警示。
但保证粮食安全的途径有了微调。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确保产能’替代‘粮食供给’,首次作为实现国家粮食安全的途径,被写入年度经济工作安排中。”
保证粮食安全的目标不变,但方法途径从强调“供给”到“确保产能”,更强调了农业经济本身的竞争力,因为 “土地产能,从根本上说就是,粮食经济的竞争力。”中国社科院农业问题专家党国英说。
如何才能“确保产能”?“确保土地产能,首先要确保农民通过种地获得经济效益。这样产能才能发挥出来。”党国英说,在中国,因为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造成农民种地收入微薄,致使青壮劳力纷纷外出务工,造成土地荒芜,制约了土地产能的发挥。
(责任编辑:蒋诗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