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银万国"借壳"宏源证券 参股券商概念有望迎爆炒
这会是券商新一轮的兼并借壳潮吗?昨日(10月30日),宏源证券(000562,收盘价8.22元)午间紧急停牌,当港股申银万国(HK00218,收盘价2.58港元)尾盘快速飙升时,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批复了宏源证券和申银万国合并的消息不胫而走。据传,合并之后的名称中没有“宏源”,只是“申银万国”。
目前,不少上市公司持有申银万国的股份,申银万国“借道”回归A股或将掀起一股参股券商概念的热潮。
兼并借壳暂难成潮流
申银万国和宏源证券的合并消息发布得很突然。
昨日早盘,宏源证券的盘面很平静,甚至还处于下跌状态。只是临近中午收盘时出现了小幅拉升。而港股申银万国在15点49分之前成交惨淡,只是到了尾盘最后11分钟,由于合并的消息流传出来,才遭到了资金的扫货。
对于突如其来的合并消息,再加上国资改革之声早已有之,有市场人士判断本次合并将带起新一轮的券商兼并借壳潮。
不过,做出这一判断似乎还为时尚早。有市场人士分析认为,近期宏源证券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双双被公安机关调查而免职,或许为这次合并埋下了伏笔。从公开信息看,在A股19只券商股中,仅有宏源证券的实际控制人与申银万国的实际控制人一样,即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申银万国想回归A股,合并宏源证券似乎是最简单的方法。
“这种合并可能更多的还是出于一参一控的要求。”长江证券金融行业分析师刘俊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券商重启大规模的借壳兼并潮不太可能。
记者注意到,目前在港股上市的 大 型 券 商 中 , 银 河 证 券(HK06881,收盘价5.16港元)的实际控制人也是中央汇金。
A股券商中,实际控制人多以地方国资为主,仅有中信证券(600030,收盘价12.1元)和光大证券(601788,收盘价9.24元)的实际控制人均为财政部。而另一大券商国泰君安的实际控制人是上海国资。
刘俊认为,目前券商行业实际上还没有完全市场化,更多地还是同一实际控制人下的整合。“整体来说,券商股的表现还看业绩,事件性的炒作会有,但不会持续。”
5公司跻身申万前十大股东
相比券商股而言,参股申银万国的公司以及其他参股券商概念股,可能更容易获得市场的追捧。
刘俊认为,目前券商IPO很难指望,借壳变成了仅有的希望。
记者从申银万国的官网了解到,目前参股申银万国的公司中有不少A股上市公司。前十大股东中,共涉及五家A股公司,分别是:小商品城(600415,收盘价6.75元)持股9290.9139万股,占比1.38%;东方明珠 (600832,收盘价9.35元)持股6260万股,占比0.93%;陆家嘴(600663,收盘价19.13元)持股6076.4523万股,占比0.9%;大江股份 (600695,收盘价5.15元)持有5176万股,占比0.77%。此外,上汽集团(600104,收盘价14.42元)全资子公司上海汽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持有5571.1626万股,占比0.83%。
“参股券商概念股有望获得资金的大肆炒作。”昨日,有私募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申银万国作为一家大型券商,其合并借壳宏源证券影响很大。一方面,参股申银万国的公司将有望迎来爆炒;另一方面,所有参股券商概念股都会在未来还会有券商借壳的大背景下,获得资金的关注。
该私募人士认为,对参股券商股的炒作并不是盲目的,而是一种价值重估。他指出,由于港股对券商股给的估值很低,目前申银万国港股股价才2.58港元,折合人民币仅2元出头。在这种情况下,小商品城持有申银万国9290.9139万股对应的市值不到2亿元人民币。而一旦申银万国在A股上市,A股市场给出的估值肯定会高一些,这必然提升参股公司的持股市值,从而提升参股公司的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参股申银万国的五家企业中,有四家是上海本地股。而在经历了前期自贸区、上海国资改革的炒作后,近期不少上海本地股回归到了前期平台处,申银万国的借壳消息可能又将对上海本地股整体构成正面刺激。
(责任编辑:邢晓宇)
延伸阅读
|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