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石雕难造假 铜雕易复制?

2013年06月30日 07:23   来源:广州日报   

许鸿飞《天轮》(铜雕)

钟志源《清风》(汉白玉雕塑)

  最近,有雕塑家称:“石头的造假可能小很多,而铜的雕塑因为是铸造的,所以理论上有被复制的可能性。”由于目前雕塑市场在国内尚未成熟,多数藏家对雕塑的认识还处于懵懂阶段,这一提法引发了强烈关注。那么,石雕真的不容易复制吗?石雕和铜雕在艺术表现力和收藏价值上,有什么样的差异性?收藏雕塑应该注重哪些方面的要素?业界专家进行了详解。

  文、图/记者江粤军

  广州雕塑院院长 许鸿飞:铜雕更“保真”,石雕易“失真”

  我不认同铜雕较石雕容易复制、造假这种说法。就雕塑艺术本身而言,我觉着铜雕比石雕更容易展示艺术家的思想,且石材具有很强的局限性。

  无论石雕还是铜雕,都需要模型。而铜雕是从原稿倒模出来的,基本能保证九成的准确性,这才是“保真”; 而石雕是对着原作来敲石头,始终会存在偏差。能达到八成的相似度已经不错了,有时只能得到六成的效果,这反而是“失真”了。

  其实,铜雕的表现力比石雕要丰富太多了,种种飞跃、腾跳的轻巧动作,只有铜雕能做出来。譬如要做一匹马腾空而起,用一条腿支撑整件作品;或者一个人单脚站立,还举起另一个人,石雕是无能为力的,因为石材只能展现一些整体的语言,像蹲着或趴着的动作,除非玉石中的翡翠,因为硬度跟金属相差无几,才有接近于金属的广阔表现空间。可见,石材的缺陷或说局限性很明显。即使是汉白玉看起来很漂亮,就艺术感染力而言,也并无优势——汉白玉打磨得太光滑了,看起来会特别像工艺品,而且不小心摔到地上,就缺胳膊断腿的了。

  有人可能会诟病,铜雕因为沙眼问题,放久了恐怕要生锈。这样的认识也很肤浅。收藏一定要看重名家,注重艺术品牌。人们购买雕塑作品,买的是艺术家本身的创造性,而不是材料的价值。毕加索用一块烂铁做的作品,也比一位无名小卒用黄金做的东西要珍贵得多,因为毕加索本身已经赋予了这块铁以知名度和创造性。我们看看国外著名的博物馆就知道,德加的一些雕塑,放到现在已经非常陈旧了,却仍然是馆藏宝贝,不会因为几个沙眼就身价大跌。单纯的技术问题是可以假以时日慢慢解决的,不必过分强调,只有工艺品才越发关注表面的光洁度等琐屑问题。

  进一步讲,铜雕的造假,又能获利多少呢?大家都知道,按照国际惯例,限量八到十件的雕塑复制品都属于原作。像罗丹的《思想者》,原作有10件,如今已散布到世界各地,美国、法国、韩国、日本都有。再做赝品与十件真品“竞争”,恐怕生意不好做吧?即便市面上真有一些铜雕是拿了原作去翻模,明眼人一看也能辨别出来。

  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雕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雕塑》杂志执行主编 宋伟光:汉白玉雕塑易变黑难清理

  其实,每种材质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性,可谓各有千秋,有不同的适用范围。探讨石雕和铜雕的差别,主要应该着重于材质与艺术表现力之间的关系,而无需过多地担心无休止复制和造假。但是,石雕和铜雕相比,养护难度较大。

  雕塑中所用的石材,通常以花岗岩为主。由于花岗岩硬度非常高,稳定性强,很难被空气中的酸性物质腐蚀,又比较适合于陈列在开阔的户外空间,因此,经常用于表现永恒的、稳定的题材,像纪念性的雕塑,多数都采用石材。中国古代,石材也是普遍被使用的,像汉代的园林雕塑、陵墓前的大型纪念雕塑,以及唐代的石窟艺术,都以石雕为主。

  而铜雕也有它特殊的语言,古铜色本身就给人一种充满文化内涵的感觉,本身的质感又带有一种力量冲击,因此虽然相对容易受腐蚀,也仍然被用于大型的户外作品。而且,铜雕的表现力非常强,架上雕塑就是以铜雕、木雕等为主流了。南方的汉白玉,像四川、云南等地出产的,质地非常细腻,灯光从作品的背面打入,可以看到温润如玉的感觉,非常不错。但汉白玉只有在室内才比较好养护,放置于庭院中,很容易就发黑,而且一经变黑会很难清理。就是花岗岩的石雕也并非无懈可击。有些石材不太好的,容易出现裂缝;或者石线在风雨的侵袭下,也会变黑。

  铜的弱点则在于会氧化,如果铸造工艺不过关,铜雕作品就会出现沙眼,泛出绿色的斑点,长期经受风雨的话,会慢慢锈化。但只要铸造时质量过关,出现锈斑的几率并不高,这几年铜雕的监控也比较严格,这种情况已经很少见。

  还有人觉得目前中国的艺术品市场比较混乱,怕雕塑家的铜雕模板一直保留着,复制品会源源不断流出。对于国内的著名雕塑家而言,他们也会严格遵守国际惯例,自我控制。如果有人偷着翻铸著名雕塑家的作品,他肯定是要拿起法律武器维权的。

  因此,收藏雕塑首先要判断这件东西是好的还是差的,是名家的还是普通作者的。如果是名家的铜雕,所用的材质通常都不会差,大可放心。

  《中国雕塑》杂志副主编、雕塑家唐尧:使用点形仪可轻松复制石雕作品

  石雕的复制可能比铜雕难度大一点,但现在有一种机器叫点形仪,专门就是用于打石头的,有了这样的装备,好的石匠基本可以分毫不爽地做出石雕复制品来,打多少件都没问题。就雕塑家本身而言,石雕也不可能只做一件,他自己总会留底的。

  至于说铜雕因为沙眼导致生锈的问题,这完全是个技术性问题,是工艺上没有将表面处理好,可能是一些雕塑家所找的铸铜厂经验不够丰富——铸铜的门槛并不高,很多小厂都能做。著名的雕塑家一般都会找质量有保证的铸铜厂。

  国际上著名的雕塑家为什么喜欢使用铜,想必跟铜的表现力很强有关。铸铜在原则上可以把艺术家所设想的细节全部表现出来。石雕是靠敲打雕刻来表现艺术家的设想,比较细致的部位可能无法打造出来。另外,石头很容易因磕碰而破损。像希腊、罗马那些古代的石雕,留到现在哪个不是残缺不全的?铜雕相对而言容易移动得多了,而且很皮实,不怕碰撞。放在家里就更是这样了,铜雕不太需要小心翼翼,汉白玉的石雕则要时时留心。

  当然,石头也有自己的长处。像汉白玉的白,给人以崇高、静穆的感觉。各花入各眼,有人就喜欢汉白玉的晶莹剔透,有人就喜欢铜的金属光泽,其实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只要对雕塑有感情,对这个艺术门类的推动就有所助益。

  对雕塑有较多了解的人应该都清楚,国际上著名的雕塑作品几乎都是铜的,价位也非常高。为什么国内有人认为铜雕容易翻制?这跟艺术品监管机制不健全有关。现在中国雕塑学会正准备启动一个项目,认证雕塑原作。譬如说一个艺术家按照国际惯例一个模子里铸出八件原作,经权威机构一一认证后颁发证书,其他的任何翻制就都不算数了。这样藏家拿了证书,收了作品也会安心很多。以后上拍卖场,有了权威证书,别人再买也踏实。

  收藏家 朱绍良——石雕铜雕都可批量生产

  石雕造假并不难。只要到潘家园转一圈,就可以看到,很多河北农民在那里贩卖各类假石雕,还专门进行了做旧,看起来像模像样的。这些都可谓新做的“古董垃圾”,很多人还一掷千金地去买。

  现在机器工业这么发达,石材的雕刻、打磨多数用机器来完成,并没什么技术难度。以前做一个石雕狮子,纯手工敲下来恐怕要半年时间,现在几天就能完工。铜雕跟石雕一样,也都成了机器工业的产物,和古人的虔诚不可同日而语。你看我们古代的青铜器,一范一物,绝不类同,材料配比也非常精准,不会出现偷工减料现象,手艺上更是精益求精。

  说到底,现在的雕塑,无论石雕还是铜雕,都跟某些画家的作品一样,可以批量生产,最多体现的是工艺品的价值,对装点家居、点缀城市有用,但在艺术性、文化内涵上不足,难以传世。譬如圆明园那几个铜兽首,其实只是装饰品,现在炒作得这么热,不过是人为地将其拔高了。像夏商周的青铜器,承载着我们民族的文化,全世界著名的博物馆都在追逐,才真正值得收藏。

  雕塑家 廖慧兰:铜雕通常更能保证肖像的写实性

  审美是很多样化的。谈论石雕和铜雕的异同,说到底要看艺术家追求什么,而收藏家的趣味又在哪。就我自己而言,因为喜欢做人物肖像,现在年龄又比较大了,自己毕竟无法天天打石头,所以做泥稿而后铸铜雕的可行性更大。

  其实,做肖像,石头本来是有其得天独厚的好处的。雕塑家出了泥稿后,如果是自己对着它来做刻石,那么在敲打的过程中,完全可以进行二度创作。做泥稿属于加法的艺术,打石头则可谓减法的艺术,有时候减出来的效果,是泥稿所不可预测的,也难以达到的。而如果石雕完全假手于石匠,他只能依样画葫芦,不仅无法发挥,还有可能放大缺点,最多保证泥稿的原貌。当然,装饰性雕塑,像有的雕塑家专门做女人体,很唯美的,用汉白玉来做,由工匠来打,就不要紧,因为这样的人物形象对脸部的刻画要求没那么精细,而即便身上多一点肉,衣服多一点褶皱,也没问题。

  但做写实性的肖像作品,对人物的脸部表现要求就非常高了,如果艺术家不能保证自己赤膊上阵打石头,那铸铜出来的效果通常要写实得多,肌肉、眉毛、嘴角,基本都能丝丝入扣地表现出来。不过,铜像铸出来后,雕塑家也还是要付出劳动的。如果让工人打磨,他可能会将你喜欢的特点,譬如特意突出来的一根眉毛给打磨掉了;另外,上色也不能由工人决定,他们习惯弄成氧化铜的颜色,看起来很旧且没有分量。所以,这两项工作,到现在我都要亲手做。


(责任编辑:蒋诗舟)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