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百万亿居民理财转型重塑多元格局

2018年11月12日 08:35    来源: 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从存款时代、地产时代到金融多元时代,“资产搬家”不断上演

  □本报记者 但慧芳

  当余额宝等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跌破3%之后,多位“理财达人”又将原本从银行转出的资金转回到银行理财。

  而家住北京的戴女士最近“迷上了”基金定投,她将家庭收入的一部分在固定的时间以固定的金额投资到指定的开放式基金中,希望通过简单而有效的方式赚得更多理财收益。

  现金存款、不动产投资、股市、银行理财、保险、信托、私募、基金、P2P,居民理财渠道和理财产品正在不断扩容。

  从上个世纪80、90年代的“存款为王”,跨入21世纪的地产投资时代和股市最高点,再到追求互联网理财的高利率,如今的居民理财已渐渐步入理性和稳健,投资风格也越来越多元。

  一理财资深人士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在当下理财刚性兑付被打破以及理财产品净值的强化,理财产品的发行更加规范化,居民对于理财需求更加理性化,从过去的追求高收益转向资产安全保值增值、抵抗风险和财富传承。

  银行曾是“保值利器”

  理财的历史,与居民收入增长息息相关。

  1988年,中国人民银行向全国银行机构下发了一则通知,从此开办人民币长期保值储蓄存款业务。对居民个人3年期、5年期、8年期的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华侨(人民币)定期储蓄、存本取息定期储蓄,在储蓄期满时,银行除按规定利率支付利息外,还要把存款期间物价上涨幅度和利率之间的差数补贴给储户,以保证储户不因物价上涨幅度大而蒙受存款损失。

  一直到90年代,十多年间,居民储蓄存款的年均增速都在30%左右,存款利率一直长期稳定在10%左右。

  以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例,数据显示,1978年至1988年,年利率从3.24%逐渐上升至7.68%;1989年至1995年,年利率分别为11.11%、9.91%、7.89%、7.56%、9.46%、10.98%和10.98%。此后,年利润逐渐下降。1996-1999年间相继7次调低利率,使得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下降至3%左右。

  据《国家统计局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数字表明,2000年末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达到64332亿元,这一存款余额占金融机构各项存款总余额89404亿元的52%,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210.6亿元的305.5倍,相当于1987年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10.6亿元的305.5倍。

  改革唤起债券、房产市场崛起

  1981年,中国国库券第一次发行。国库券总金额40亿元,要求全民所有制单位和集体所有制单位购买20亿元,城乡人民购买20亿元。该国库券是中期政府债券,年息定为4厘,以人民币为计算单位,自发行第6年起,一次抽签,按发行额分5年作5次偿还本金,每次偿还总额的20%,10年还本付息。

  1981年至1987年,中国国库券的年均发行规模达59.5亿元,发行采取的是行政摊派的形式,面向国有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且存在利率差别。国债的出现,打破了存款一统天下的局面,为投资者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与国债发行一样,随着90年代初上交所和深交所的成立,股票市场开始进入大众理财生活中。1992年,因股份制改革力度加大,原定发行10种股票,当年发行的股票多达50种。当时股票市场的稀缺,让有着投资需求的居民,出现排队抢股的景象。

  进入2000年以后,另外一种理财方式悄然走红。投资房产,成为了大众参与度最深和真正带来财富增值的最重要方式之一。

  数据显示,投资房产的收益率在最近十几年来,年平均收益至少可以达到20%以上。到2016年,在中国家庭的人均财富中,房产净值的占比为65.99%,在城镇和农村家庭的人均财富中,房产净值的比重分别为68.68%和55.08%。

  股市则经历了从2005年的1000点到2007年6000点的大牛市,而后又跌至2000点上下。

  此时,银行理财产品也开始诞生。2004年2月,光大银行上海分行发行了中国第一只外币理财产品“阳光理财A计划”;7月,又发行了第一只人民币理财产品“阳光理财B计划”。之后,许多股份制银行纷纷效仿,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等纷纷推出银行理财业务。

  居民理财需求再次回归稳健

  2013年6月,余额宝一夜间爆红。截至2013年12月31日,余额宝的客户数达到4303万人,规模1853亿元,对接余额宝的增利宝货币基金稳居中国规模最大的基金。

  余额宝的火爆,迅速吸引了各方巨头的关注。一时间,中国的互联网巨头们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宝宝”类金融产品。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巨头迅速跟进。

  “宝宝类”理财的便捷和高收益,给互联网理财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想象。2013年下半年开始,各路资金、人马纷纷进入P2P网贷领域,到2014年中国网络借贷交易规模已达2500亿元,2015年近万亿元,2016年则达到1.5万亿元。

  但很快,P2P“踩雷”、平台跑路频频发生,居民对理财的需求再次回归安全和稳健。

  历史数据显示,2011-2015年的四年间,银行理财规模年复合增长率在50%以上。截至2016年底,全国理财产品数7.42万只,理财产品存续余额29.05万亿元,增幅23.63%。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朱宁认为,新的行业背景下,居民进行多元化的投资,不只是简单的在股票、房地产、债券、大宗商品之间的资产类别的多元化,还包括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多元化、不同板块之间的多元化、不同币种之间的多元化。同时,要避免频繁的交易、盲从消息、追涨杀跌。

(责任编辑:蔡情)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