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中央党校张效羽:应推动网约车新政二次合法化

2018年08月07日 16:15    来源: 光明网    

  “网约车新政”已经出台两周年,全国已有超过200个城市发布了网约车管理细则,而随着规则细化,执法亦趋于严格。

  如果说打车难是监管的问题,肯定有失偏颇。不过每次加大执法力度时,总伴随着打车难的加剧。根据交通运输部的相关数据,目前90%以上的网约车都没有相关证件。日前,在“网约车监管政策制定与创新”研讨会上,中央党校副教授张效羽指出,当前网约车政策并不合理,应推动其“二次合法化”。

  张效羽教授认为,当绝大多数市场主体都不合规时,说明是政策出了问题,是准入门槛、隐形门槛的问题。如要求网约车车辆性质改为运营、设计复杂的考试等。严苛细则让网约车办证难、网约车供给减少,而人民群众的打车需求仍旧旺盛,打车难也就随之而来了。以目前的细则规定来看,实质上就是在刁难百姓,偏离了网约车合法化的本意。

  一项好的公共政策,会最大限度符合公众利益,对于网约车业态进行进一步的监管创新,应更积极的拥抱市场和民意。如果把网约车管成出租车就是扼杀创新。

  网约车新经济的一个特性就是用低成本实现更大规模的服务。创新就是以更低的门槛创造更高的安全性、合法性,以更低的价格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目前的网约车新政却通过设置过高的、繁琐的市场门槛,人为地抬高成本,实际上是在扼杀创新。建议由交通运输部做出统一规定,取消对网约车驾驶员户籍的限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同时,调整各地细则中与出行安全无关的轴距、车价等门槛过高的指标限制。

  此外,要实现新旧业态监管公平,不应当把出租车监管模式套在网约车上,而是应放松出租车监管。部分城市存在出租汽车“打车难”、行业服务质量不高、行业稳定基础薄弱等现象,存在行业定位失准、供需失衡、经营权管理不尽规范、服务水平难以提升等问题。出租车行业改革谈了数十年,对其大量的、过重的监管仍不见根本性改观。而经过最初对网约车迅速发展的恐慌,出租车司机们发现,即使没有网约车,其收入也不会大幅增长。

  人民群众对网约车的需求不仅满足了其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同时也促进了扩展内需,应当呼吁网约车进行二次合法化,长远看应建立多方参与的监管机制。政府部门主导、平台企业、社会机构和公众共同参与,成立具有第三方监督性质的多方治理职能机构,是网约车监管实现安全与发展齐头并进的长远之道。(赵刚)

(责任编辑:华青剑)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