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从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等方面,对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提出具体意见。国务院常务会议随后提出,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小微企业融资规模增加、成本下降,促进就业扩大和新动能成长。如何进一步扩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中小企业融资难点何在?中国经济网“金融深1度”栏目邀请到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教授吕随启和中信建投首席策略分析师张玉龙进行解读。
主持人:好的,欢迎两位,可以说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国家一直都是大力推进,我们也看到近期又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在4月7号的时候,中办、国办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可以说目的很明确了,想请问两位怎么来看待这次《意见》的出台,吕教授,您可不可以先简单谈谈您的看法。
吕随启:我觉得这个《意见》的出台是非常及时,也是非常必要的,一个是过去一些年,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当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但是另一方面它也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说生产成本上升、融资难融资贵,包括创新能力不足这些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中小企业进一步的发展。这个《意见》的出台,第一次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这个问题上升到战略的高度,也显示了中央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决心,在这个《意见》里面也提出了一系列的办法,如果这些问题能够解决的好的话,可能为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后续的动力,实际上也有可能盘活整个中国经济。
主持人:刚才吕老师谈了他的看法,张老师,您怎么想呢,您觉得这个意见的出台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究竟意味着什么?
张玉龙:我觉得这个《意见》的出台对于整个中小企业来说具有历史阶段性的意义,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第一个是,中小企业它本身在中国所有制经济结构当中,就是属于多层次的生态系统的一个部分,中小企业对于中国经济最主要是能够解决大家就业的问题,当然其他的,我们整个国民经济还是以国有经济为主导,中小企业它作为一种多层次的补充,在过去这些年,特别是2018年,我们看到去杠杆这个工作以来,中小企业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就碰到了一些问题,这个问题它集中表现在几个方面。正如刚才吕老师所总结的三个方面,第一个就是融资难融资贵,特别是在信用紧缩的情况下,中小企业本身它自己抗风险能力不足,它肯定在融资的过程中就会碰到一些问题。第二个来自于生产成本的上升,主要是来自于结构性的因素,我们看到比如说像供给侧结构带来的某些上游的材料价格的上涨等等。第三个中小企业它本身自己创新,因为它始终处于生命发展的初期,在初期的过程中人才的储备,还有相应自己市场的网络,包括其他等等各个方面,肯定就会碰到很多问题,创新的过程它其实是一个持续投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他碰到这些困难的话,肯定对于中小企业后面的生存就会有很多问题,所以咱们这一次《意见》的出台,我自己觉得中央着力来解决这个问题,而且解决的这三个方面恰好是中小企业最需要的三个方面,我自己觉得对于历史阶段,我们后面对于盘活整个经济、促进中国经济复苏,解决大家稳就业等等各个方面来说,都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主持人:可以说资金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融资是需要渠道的,所以说《意见》当中也提出了要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作为金融机构来说业绩从资金供应、金融服务方面,在目前的基础上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帮助中小企业进行拓展融资呢?吕教授。
吕随启:其实在我们国家,在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这个方面,前面已经做出了非常多的措施,比如说像创业板的开设,还有中小板的开放,实际上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渠道在并举,对中小企业还有很多特殊的措施,中小企业是资金的需求方,投资者是资金的供给方,供给方跟需求方的利益如何能够平衡,才能反映正常的供求关系,才能形成一个稳定的制衡。这样的话这个问题才有可能从根上得到解决,现在我们只是单方面的去强调中小企业融资难,将来也许能解决眼前的问题,但长远就很难说。
主持人:所以吕教授是认为在国家出台政策的同时,中小企业自身要提高经营的信誉和素质,是一个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吕随启:对。
主持人:张老师,您怎么看,您觉得金融机构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拓展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张玉龙: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大多数融资的方式还是采用间接融资为主,这个跟中国的金融体系有关系,直接融资也会开始做,特别是最近科创板也会慢慢的推出,这两个就是吕老师刚才所说的并举。那么对于从间接融资的角度来看,这里头除了我们所说的增加信用的水平之外,一方面是中小企业自身需要提升自己的盈利能力,另外一方面我们看到国家会出台了很多的政策,比如说鼓励银行向中小企业放贷,给他们做融资,这个过程当中,中小企业可以借助政府的信用、政府的补贴等等,这个时候是可以获得相应的融资的。比如我们看到的前面有一个无本续贷的过程,其实是帮助中小企业减缓它阶段性融资压力很好的一个举措。我们后面还会看到金融机构,今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推进利率并轨,推进利率并轨的过程,就可以看到我们的贷款利率会向市场利率来并轨,因为现在的市场利率水平是低于目前央行的指导价的,这个过程当中,中小企业肯定受益是比较多的。
第二个,银行补资本,银行的资本补齐之后,抗风险能力增强,银行自己的风险管理的技术进一步提升之后,也能看到中小企业它相应获得融资难或者融资贵的问题解决。
第三个,今年还是宽信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帮助很大。直接融资这一块就更加的重要了,因为直接融资,首先中小企业本身它可能投资的期限长,风险也大,但是未来可能带来的回报很高,股权融资相对于债券融资来说,风险偏好的匹配程度就会更高一些,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定要推出科创板,一定要建设我们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原因。
第四个是来自于衍生金融工具市场,因为本身中小企业它自己的风险其实比较高,我们是可以通过比如说像信用缓释工具等等,把相应的信用风险转移给这些风险偏好程度更高的投资者,使得双方的福利都能够改善。
主持人:刚才两位都是分别提到了直接融资的方式,可以说这次《意见》当中也是特别提出了,要支持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但是据我了解目前中小企业进行直接融资应该还是面临着一些困难,在之前来说,您觉得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吕随启:我觉得最大的困难是现在存在这样一个矛盾,从金融学的理论上来讲资本市场是有门槛的,也就是说只有信用级别比较高、违约风险比较小、业绩比较好的大公司才有资格进入资本市场去融资,规模不同的企业、信用级别不同的企业,在利用金融市场融资的时候,要遵循一个着实顺序的假定,在这种情况下,小企业通常它是知名度比较低、信用级别比较低,理论来讲它是不应该进入直接融资市场去融资的,但是在这里面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投资者要想给他提供融资,就要了解更多的信息,要求这个企业比较透明,但是中小企业却做不到这样一点,由于信息严重的不对称,里面会产生严重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问题。从逆向选择的角度来讲,选错的企业往往很难给投资者提供比较好的回报,从道德风险的角度来讲,中小企业常常不规范,融到资以后,很多常常偏离了原来融资的意图,最后从事了一些高风险的项目,最后让这些融资的违约风险大幅度上升了。政府出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缓解这个问题,但是它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实际上这个说深了,中国资本市场的融资这两年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都是与在这个问题上没有解决好,有非常大的关系的,所以这是一个最大的难点。
主持人:张老师您作为证券行业的资深从业者,您怎么看这个问题,怎么看刚才吕教授所反映的这个困难?
张玉龙:吕老师说的就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特别是采用直接融资方式最核心难的一个问题,因为我们知道要在证券市场上,特别是在股票市场上你要融资的话,首先你得符合所谓的证监会有一个51条,这51条实际上是保障一个企业第一是具备财务的规范性,然后第二个是公司治理结构的规范性,在这个符合条件的基础上,你才能够登陆中国的资本市场,这个是对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是一个最大的保护。如果是没有这些相应的要求,如果是普通的这些企业都能够上市的话,我们会看到它就会走向香港的创业板市场上,这个市场上全部都是垃圾企业充斥,这也变成了两难的问题,要么让中小企业能够融资,要么会损害到投资者的利益,这里头解决的方案是怎么解决的?我们看到科创板这里头,第一,中小企业好和坏是有很多的标准,好的这种标准可能很多,我们这一次设立多层次的上市的标准,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商业模式,可以选择最适合的方式登陆科创板,这是第一个。但是在这之前,企业必须满足相应的财务规范和公司治理规范的要求。
第二个,上市之后,原来对于股东、战略投资者、券商在保荐的过程中,我们通过跟投制度的设计,还有锁定减持的规范,通过市场化的机制,使得我们的公司治理,就是吕老师刚才所讲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这个问题,把它有所减弱。这个也是很重要的一点,比如说减持,不盈利的时候,在一定的锁定期内,不盈利大股东就是不能够减持,对于帮助企业持续长期的稳定发展就会很有帮助。
主持人:像您刚才提到的信用评级中小企业要不断的提升,但是提升我们也需要让金融机构去知道,这回到了刚才两位提到的透明度,这次《意见》当中特别提到了要推动信用信息的共享,来提升企业的透明,究竟该怎么去打通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之间的透明度,让我们的融资,让资金能够精准的去投放呢,张老师,您有什么看法?
张玉龙:提升这个透明度,其实本质上就是解决我们所说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我们看到银行最早其实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比如说它是基于供应链的角度,拿着企业申请的比如说流水、合同这些东西作为抵押,是提供一种透明度,从事采用受托支付等等这种方式,来为中小企业做供应链的融资,最典型的就是票据,为什么票据比贷款更受欢迎,利率更低,最主要就是解决了这个问题。对于长期的需要支持和投资的角度来看的话,很显然就是通过抵押的方式,来缓释相应的信用风险,但实际上我们会看到,也许银行在开发金融产品的过程中,是按照跟项目工程推进的进度,相应的给出妥善的安排,这种也是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案。
第二个提升透明度,这就是涉及到一个大小银行的差异,或者是金融机构之间的差异,我们会看到小银行关系性融资会占有优势,比如在当地的地方,他对这个企业更了解,他跟政府、企业或者是当地的投资者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变得更深刻一些,这也许就是我们大银行掌握不了的这些信息,在这种时候的话,我们看到他相应的也能够给予一个相应的服务,定价就具备这种信息优势,就能够提供这种方式。
第三个是金融科技,像区块链技术,它的诞生解决什么问题?第一能够解决很好的保密,第二个共享的信息机制在整个网络的节点上始终是一种广播的形式,只要授权之后都是可验证,但是不可被解密,这个对于一方面能够保护商业的隐私,另一方面能够充分的揭示信用风险,这些先进的工具拿来解决之后,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他就会很有帮助。
主持人:刚才张老师提出了很多的建议,吕教授,您有没有什么想要补充的,我想知道的是,在这个信息共享、信用透明的建设过程当中,国家需不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平台呢?
吕随启:首先,因为融资难最核心的问题实际上还是一个信用风险如何防范和化解的问题,然后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讲的话,化解信用风险有很多办法,比如说有筛选与控制,相当于从一系列借款人当中如何筛选出违约风险比较低、信用级别比较高的企业,再比如说有抵押物与净值,再比如银行跟客户之间可以建立一个长期的联系,比如通过授信额度来建立长期的联系,再比如说可以通过一些专业化的服务,因为金融机构可能对某个行业或者对某个地区比较熟悉,还有一个信用配置,这些办法都是银行化解信用风险常用的一些手段,这些常用的信息手段可以充分挖掘它的潜力,把它设计的更合理,这是一个。
第二个,在贷款发放出去以后,还有一些事后的监督,也就是贷款合同的条款是怎么执行的,一旦发现这个企业的贷款投向了高风险的用途,银行如何及时的去化解,这是一方面。第二个就是说从中小企业的角度来讲,你如何愿意主动的向银行提供关于这个企业资产负债、生产经营的一些信息,主动降低银行搜集信息的成本,这个也非常关键,现实生活当中常常中小企业什么概念呢?常常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的,恨不得不让金融机构知道你的信息,那么这个时候你本身意图就存在可疑的地方,所以贷款的难度就上升了,这是第二个。
第三个角度,比如说一些信用评级公司,担保公司这类的中介机构,这个体系应该发挥更好的期间的作用。
第四个方面国家从政策的角度来讲,可以对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包括对中介机构,都可以加大力度进行促进他们更加规范,使他们形成一个良好相互的制约体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更好的形成一个信息共享的机制。
再有一点,应该加强我们国家信用体系的建设。
主持人:其实对于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国家也是想了很多的办法,比如说在4月17日的时候,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又指出说,要抓紧建立对中小银行实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框架,将释放的增量资金用于民营和小微企业的贷款,那么中小银行在服务中小企业当中有哪些优势呢,张老师。
张玉龙:优势的话就是我们刚才所聊到的关系型的优势,中小银行在美国和中国都一样,它是处于一个当地的位置,当地的位置从设立的背景来看,股东很有可能就是来自于当地的地方政府的资产。第二个,来自于地方的这些大型的企业,他首先设立的过程,它天然就会相对于国有银行开一个分行,就会具备优势。第二个服务于当地,它的股东来自于当地,业务往来本身就可能是跟股东单位或者是当地的很多企业有很天然的业务往来,这个优势就形成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关系型的借贷关系就有了。第三个在这个过程中在服务的时候,我们开始在放贷过程,我是非常清楚的了解当地的这些企业,甚至是中小型企业,本身这些中小型企业就是当地大企业的一个相应的供应商,或者是下游的分销商等等,那么这个过程当中它的供应链看的是非常的清楚,中小型银行在服务过程中就会特别有优势,何况它很可能自己当地的这些雇员、员工本身也是跟当地的这些经济都有很深的关系。
第二,在关系的维护方面,很显然当地的中小型银行它的优势也会比国有大行优势要高,为什么?它在决策的过程还会短一些。第二个检查监督的频率和方便便利的程度也会很高。第三个对于回收贷款和我们下一次再给它发放贷款这种信用积累的过程,中小型的银行在地方上来说,它也是更加的有优势。所以我们倒是觉得,国家所说的我们可以定向的降准,把释放出来的资金更多的定向的支持中小型企业、民营企业,这种定向降准的帮助,对于中小型银行来说帮助非常大,我们觉得除了定向降准之外,更多对于中小企业、中小银行来说,它是更需要注重自己的资本金的补充,因为中小型企业它风险肯定会高一些,对于整个贷款发放过程中,信用肯定就会高,占用资本也会更多,我们觉得对于国家像现在开始鼓励银行发资本债,进入二级市场甚至是上市,这些对于中小型银行来说,它进一步的发展,夯实它服务中小型企业的能力,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帮助。
主持人:吕教授,您认为对于中小银行的这项措施,它对于中小企业有哪些促进作用呢?
吕随启:针对中小银行的这项措施,对于提高中小企业的放贷能力,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是有很重要的作用,刚才张老师也已经说了中小银行在提供金融服务方面的优势,比如说它的机制比较灵活,比大银行要灵活。第二个它对地方经济比较了解更有利于通过一些专业化的投资来控制风险。第三个它跟本区域内的一些企业和地方政府关系联系比较紧密,这样无论从树立跟客户之间的长期联系,还是在发放贷款以后的监督执行,以及在信用发放的过程当中的信息的搜集等等,成本都是可以控制的比较低一些。
但是中小企业现在提供融资它也有劣势,劣势就是中小企业本身的资金来源成本往往是相对较高的,但是地方上中小企业往往还款的信用能力却相对的比较薄弱,这个时候意味着给中小企业提供的融资这块,常常它的回报率偏低,正是由于这些问题,导致近些年一些金融资源,从一些中小城市向一些大城市,从一些落后的地方向一些相对发达的地方在流失,这个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
咱们国家在这个方面仅仅给中小银行定向降准是不够的,关键如何解决信贷资源分配的渠道,这是一个。第二个除了降准之外,比如说能不能通过贴现机制给一些中小银行注入更多的流动性,这可以更好的提高中小银行放贷的能力。
主持人:另外我们注意到这次会议上要求说推广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来确保今年民营企业发债融资规模、金融机构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券规模均超过2018年。我们注意到这是首次给两类债券发行规模设定一个目标,张老师,您认为这是释放了什么样的信号呢?
张玉龙:这个信号本身就是是一个明确的支持中小企业,而且要通过风险缓释工具来解决,也就是说它对于整个中国债券市场,从债券市场角度来看,让它的信用风险和它本身的还款付息的过程有一定的缓释,或者是减轻,或者是叫做转移都可以,这种工具它是让专业的金融机构提供专业的工具,它其实更多的是起到一个类似于债券保护,就是说信用风险保护的作用。如果是在缓释这个风险的情况下,对于整个市场来说,中小企业发行的债券可接受程度就会提升的很多,在这种机制下面,保护完之后,中小企业如果再来发债的话,带来的帮助就会更多一些。因为企业如果它能够发债和在它银行间贷款本质上都是债务工具,但是它如果能够发出债券,就意味着它能够接受公众的监督,相应债券的风险企业自身的风险,还有公司治理都会到一个新的台阶,所以这个的话应该说是对于中小企业的帮助是很大的,如果一旦是进入债券市场,我们会看到对于整个企业后面在申请贷款,这个过程会帮助他完成公司治理的过程,后面比如说登陆资本市场,采用股权的融资,这些方面带来的帮助都是非常大的。因为我们现在看到发债的企业大多数是大企业,小企业如果发债发出来,信息披露,这个公司治理,各方面都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主持人:吕教授,您怎么来看待这个目标的设定呢,您怎么看刚才张老师所说的这些?
吕随启:首先这个信号是一个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息,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一个支持,也表明了中央要从根本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这个问题的信心,这是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既然提到这样一个缓释,我们知道中小企业实际上发债、发股都是很难的,因为它满足不了证券市场的门槛,但是通过缓释,让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门槛降低了,同时让市场上的投资者对于中小企业融资信用风险的容忍度提高了,从而使中小企业通过发债来解决融资困境的空间变得更大了,这是第二个。第三个方面,这块提出了一个量的指标,这个量的指标超过2018年,这块实际上它传达的信息就是,不仅仅是单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它也可以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过程当中,拓展了债券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如果债券市场的规模扩的比较大,中小企业融资可选择的空间就大了。我们知道在美国,比如说通过债券市场解决的外部融资是股票市场的三倍,而在我们国家这块跟美国比还有差距,我们这边大量的焦点都集中在什么中小板、创业板,甚至即将出来的科创板上,如果要债券市场将来发展好的话,可能比股票市场这几个板,能够解决的外援融资还要大得多。
主持人:这有可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吕随启:这个可能意义在于深远,不仅仅是眼前的问题。
主持人:我觉得大家完全可以去理性的看待中小企业的发展,因为市场经济本来就是一个优胜劣汰的,如果说企业自身真的是服务做的好产品做的好,加上国家的这些政策支持,一定会有很好的发展。好,今天非常感谢两位跟我们分享了这么多关于如何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也感谢大家的收看,更多消息请持续关注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