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深1度:夯实中小银行服务中小企业能力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29日讯 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从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等方面,对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提出具体意见。国务院常务会议随后提出,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小微企业融资规模增加、成本下降,促进就业扩大和新动能成长。
如何进一步扩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中小企业融资难点何在?中国经济网“金融深1度”栏目邀请到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教授吕随启和中信建投首席策略分析师张玉龙进行解读。
左起:主持人郭枞枞,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教授吕随启,中信建投首席策略分析师张玉龙
4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要抓紧建立对中小银行实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框架,将释放的增量资金用于民营和小微企业的贷款。对于中小银行在服务中小企业当中的优势,张玉龙认为中小银行受益于地利,存在较多的关系型借贷关系,因此决策过程会短一些,另外检查监督的频率和方便便利的程度也会很高。
吕随启指出,中小银行首先是机制比大银行要灵活,其次对地方经济比较了解,更有利于通过专业化投资来控制风险。另外中小银行跟本区域内的企业和地方政府关系联系比较紧密,无论是跟客户之间的长期联系,还是在发放贷款以后的监督执行,以及在信用发放的过程中的信息搜集等,成本都低一些。
但是吕随启同时指出,由于地方上的中小企业还款的信用能力相对薄弱,因此中小银行提供这类融资后的回报率偏低,这也导致金融资源从中小城市向大城市、从落后的地方向相对发达的地方流失,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因此吕随启认为仅仅给中小银行定向降准是不够的,关键是如何解决信贷资源分配的渠道,另外还需要通过贴现机制给中小银行注入更多的流动性,提高中小银行的放贷能力。
(责任编辑:关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