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2018公募基金大事记:弱冠之年 吐故纳新

2018年12月28日 13:45    来源: 界面    

  2018年,公募基金行业发展的第20个年头。

  弱冠之年,公募基金迎来了大资管行业的机遇和挑战,经历了史上最大产品清盘潮和人事大洗牌;新发基金进入寒冬的同时,肩负国民使命的养老目标基金问世;明星个人系基金公司诞生;互金巨头入局,搅动着基金江湖……行业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走向规范成熟。

  一、资管新规落地

  今年4月末,资管新规正式落地。百万亿元规模资管产品从此被统一监管,大资管时代开启。新名词“公募产品”应运而生,这意味着公募基金以外的资管行业也可以推出公募产品。

  对于资管新规的出台,基金业凭借文化、制度、专业、风控等优势赢在了起跑线上,长期来看或为利好。但从短期来说,公募基金将迎来理财子公司这一强劲的竞争对手,固定收益类业务或受较大冲击。

  二、基金信息披露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 14年来全面升级

  公开信息披露一直是公募基金领先于其他资管行业的重要制度优势,目前沿用的制度已实施超过14年。今年8月,证监会发布了《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的征求意见稿。

  本次修订保持了现行信息披露制度原有架构和核心内容不变,聚焦于解决部分信息披露内容和形式繁琐复杂、投资者获取信息不易、管理人对信息披露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在优化“规定动作”的同时,也留给各家基金公司不少“自选动作”空间,最终效果如何,还看具体公司如何执行。

  三、放下思想包袱 基金迎来史上最大清盘潮

  今年,各家公司放下思想包袱,纷纷主动出清旗下的鸡肋产品,基金业迎来了史上最大的清盘潮。界面新闻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12月27日,今年来累计清盘基金数量达到385只(基金份额合并统计),平均每天超过一只基金清盘。

  从产品类型来看,分级基金、保本基金、委外定制基金、规模过小的迷你基金等是清盘重点对象。对于投资者来说,需注意持有的基金是否存在规模过小或持有人结构过于单一等问题。如果基金走向清盘,将耗费投资者的时间成本。

  四、新发基金陷冰点 22只基金募集失败

  老产品遭遇清盘潮,新产品则进入了寒冬期,延长募集的产品比比皆是。更有数据显示,今年已有22只基金募集失败。据统计,今年新成立基金832只(不同份额合并计算),近半数基金的规模在三亿元以下。

  市场行情最差的时候,也是建立品牌口碑最好的时候。弱市之下,明星经理掌舵的定期开放式基金、基金公司自掏腰包的发起式基金成为主流,还有公司喊出“不赚钱不收管理费”。

  五、养老目标基金问世 户均投入五千元拉开序幕

  从2002年起,公募基金便开始参与我国养老体系建设。今年8月6日, 14家基金公司获得证监会批准发行养老目标基金。养老型公募基金产品正式诞生。事关养老,这类基金从诞生之初便肩负着重要使命。在推广养老目标基金的过程中,许多基金公司在前期投资者教育上投入了大量精力。

  市场行情低迷,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尚未落地,养老目标基金的发行并不容易。目前已成立11只养老目标基金,总计发行份额36.8亿份,平均每只基金发行3.34亿份。

  从这批基金的认购资金来源来看,涉及70万户投资者,平均每户认购仅有5257份。对基金业来说,它是国民对公募基金产品养老托付的首次扣门。能否建立长期的信任和托付关系,比眼下卖出养老目标基金的任务更为重要和深远。

  六、92家基金公司高管变更 28家换帅

  2018年,基金业内高管变更也颇为频繁。Wind数据统计显示,共有92家基金公司发生高管变更,涉及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督察长248人。

  其中有28家基金公司的总经理发生变更。如原嘉实基金总经理赵学军、华夏基金总经理汤晓东、华商基金总经理梁永强、民生加银吴剑飞等。大佬们有的升任更高职位,有的跳槽去了新公司,有的干脆另起炉灶。

  七、明星基金经理离职 从“奔私”转向“奔新”

  今年有不少为人所熟知的明星基金经理们相继离职。

  这些离职的基金经理中,不乏颇受争议的昔日明星,如原中邮基金任泽松、富国基金汪鸣、博时基金周志超等。也有驻守多年的投资老将,如兴全傅鹏博、大成基金徐彦、汇丰晋信丘栋荣等。

  与往年的“奔私”大潮所不同的是,今年基金经理们的“奔私”意愿相对较弱,包括丘栋荣、傅鹏博在内的明星基金经理选择加入或筹备新的公募基金公司。

  八、12家新基金公司获批 为近五年最多

  市场寒冬挡不住新锐基金公司的进军脚步。数据显示,今年获批设立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已经有12家,是2014年以来基金公司获批最多的一年。

  今年也是个人系基金公司疯长的一年。12家获批公司中,有8家为自然人持股。其中最耀眼的莫过于前东方证券资管公司董事长陈光明的睿远基金,首批备案专户规模即超百亿元。

  互联网金融巨头东方财富网的入局也颇为轰动。历经三年终于等来了批文,东方财富有望凭借渠道优势占得一席之地。至此,东方财富已拥有券商、期货、公募基金等多个金融牌照,金融版图愈发完整。

  不过,在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格局下,对于多数缺乏背景的中小基金公司而言,未来只会更加艰难。

  九、对外开放脚步不停歇 外资持股比例放宽至51%

  2018年,基金行业的对外开放更进一步。今年4月,基金管理公司外资持股比例放宽至51%,且三年之后外资持股比例将不受限制。

  未来,外资机构可成立独资公司或先进入内地市场从事私募业务,再争取公募牌照。

  截至2018年9月,我国已经有45家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14家外商独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外资持股上限放开,短期内或将加剧国内基金行业的竞争态势;长期来看,外资基金公司的成熟经验将对内资基金公司产生一定的冲击和促进,利于内资基金公司提升水平、改善结构,有利于基金行业整体优化。

  十、余额宝分流 货币基金进一步规范

  曾经被一家独占的余额宝终于打开门户。5月起,余额宝开始陆续接入除天弘货币之外的其他货币基金。目前,余额宝对接的货币基金已达到14只。

  采取多家合作的开放模式,可从整体上降低单一货币基金集中度过高的风险,也能够更好地提升用户体验。余额宝开放的同时,今年6月1日,证监会与央行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货币市场基金互联网销售、赎回相关服务的指导意见》,对货基快赎业务的垫支主体及快赎额度做出要求。

(责任编辑:李荣)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