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自今年7月1日起,青岛市在城阳区开始了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试点工作。只要年满18周岁的农民都可以参保。农民每年缴费267元,连续缴纳15年或一次性交足投保金后,女性农民年满55岁,男性农民年满60岁就可以每月定期领取养老金。
消息发布后,引来时评界一片叫好声,有时评家甚至发出了“农民退休制度该普及了”的呐喊。我的老家毗邻城阳区,有很多亲戚在城阳区居住,按道理我应当最高兴,但是我高兴不起来。在我看来,这并不是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农民退休制度”,只不过是“养老保险制度”罢了。据本人了解,商业养老保险早就渗透到当地农民的日常生活,农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大有人在。本次试点,只不过在形式上由分散变成集中组织,在规模上由小变大,并无实质上的变化。更何况“每月87元”养老金即使在今天,在当地也仅够一人一周的生活费,老人在经济上根本无法独立。
退休是个什么概念?是像城里人一样,平时上班拿工资,到了退休年龄之后,按月领取退休金,退休金的数额基本与工资持平,绝对够两个老人平时生活开支。与之相比,农民拿自己的钱投保,年老之后,每月领取百元左右的生活费,这也能称为“退休”?媒体是不是在拿农民开涮?要知道,当地经济虽然发达,但是村里的土地基本上卖光了,农民失去了土地,等于失去了最后的保障。这种背景下,作为土地的出卖者和资金的实际控制者,无论当地政府还是村级管理组织者,应不应该给农民设定“退休”后的生活保障?换句话说,投保的钱,应该由谁来交?如果是政府或村组织替农民交,农民年老后只管领取养老金,这才勉强称得上“退休”。
我老家村子的周围,好多村子早在几年前就把土地卖了,但是村民至今没见一分钱。
我住的村子,全部土地今年也被市里的工业园买去了,给村民开出的条件是:每年几袋面粉,20多斤食用油。至于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一字未提。有土地的农民,至少可以解决温饱,没有土地的农民失去劳动能力时,靠谁养活?这是政府必须面对的一个最迫切的问题。我想,政府必须负担起这个责任,解决好失去土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解决之道,不能只想办法,没有投入,把政府的责任也转嫁到农民头上,让农民自己完全负担。
政府在解决城市居民的养老保险问题时,出台了“刚性”的法律制度,强制用人单位必须为员工按规定比例交纳“养老保险金”。但是在农民社会保障问题上却十分滞后,实际上,失去土地的农民,其处境比城市居民不知差多少倍!青岛市刚在城阳区开始了建立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试点,时评家们就欢呼:农民也可以退休了。欢呼得是不是太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