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周梅森:“老街老宅慢时光”为历史存真

2019年03月02日 16:35    来源: 中国经济网    

  跟拍十多年,追踪400多户人家,拍摄了20多万张老城的照片。当听到此事时,我感到震惊,在这个忙碌而又焦虑的时代,竟有这么专心的人,专注做这么孤独却很有意义的事。

  当亲自翻阅这些老街老宅老百姓的照片时,我被深深吸引住了。这些用平民百姓的视角拍下的瞬间,因为真实和传神,冲击力极强,代入感极强,老街老宅水乡人民仿佛就在身边,看的人不知不觉把自己代入其中。

  胡清阳同学是一名高中生,其外公卢承德先生是年过八旬的退休老人。十多年来,两人用镜头真实地记录了苏州、南京、上海等中国城市街巷旧与新的变迁,记录了这个时代的人们对老街老宅的告别和依依不舍。他们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他们在记录历史。

  这是一组角度独特的历史记录。卢承德先生和胡清阳同学,历时十多年,拍摄20多万张关于老街老宅老百姓的照片,足迹遍及苏州、南京、上海、广州等地。从这些照片里我们看到苏州寒山寺旁边的大运河岸边的老街,看到了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在苏州的老家,看到了南京老城南评事街的变迁,看到了广州西关大屋仍然保持了百年前的模样,看到了上海北外滩新旧建筑的对照……从这些照片里,我们更直观地看到了苏州水乡的小巷深处,看到那里的老街、老房子、老物件。而这些老房子有的已经消失,有的正在消失。

  这是一组城市新旧更迭大潮下人民生活的真实画卷。在两位作者的图片中,相当数量是老街老宅中老百姓的生活。卢承德先生经常走进老宅里拍摄主人的生活,连续十多年长期跟拍的人家就有400多户。卢先生说,自己是小人物,小人物拍小人物,最真实。卢先生的拍摄乐趣之一就是和被拍摄者交朋友,并免费给他们送照片。卢先生拍摄了不少老人和中年人。

  这些照片的主人公大多有传奇经历。有的是一直守着自己祖上留下的老房子,有的是看着失而复得的老屋,有的是住着分给自己的老房子。不同的住房境遇其心态也完全不同。卢先生说,40年前,苏州、南京、上海等地,大多数老百姓都住在老房子里。最近20年,因为大规模城市化改造和拆迁,老房子在加速消失,越来越少了,住在老房子的人尤其是年轻人越来越少了。卢先生说,他近年来经常去一些小镇和老街,拍一些拆迁中的老百姓生活的片子。

  这是一次意义非凡的创举。图片的两位作者,老爷子卢先生带着孙子胡同学对老街老宅长达十多年跟拍关注,给许多离去和即将离去的老街景、老房景和老生活方式,留下珍贵的影像。这些作品不仅有艺术价值,而且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将推动社会各届对正在加速消失的老城老街老宅的保护。两位作者自费街拍十多年,跟拍400多户人家,堪称一次了不起的行动。我们应该记住他们,感谢他们。

  两位作者的拍摄初衷很平凡,却很有价值。我赞同这样的观点:摄影所具有的最基本功能,是为历史存真。

  2018年8月,胡清阳同学和卢承德先生,决定将十多年街拍的精华照片整理出书,我为之欢呼,并欣然为之作序。

  感谢这本书的出版,让我们和我们的后人能看到一个时代的变迁和老街老宅水乡人民的生活史,从而发现并记住我们的根和乡愁。

  (周梅森为著名作家、江苏省作协副主席)

  转自江苏人民出版社《苏州:老街老宅慢时光》

(责任编辑:张海蛟)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