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期货 > 期市要闻区 > 正文
 
国际油价大幅回落原因复杂 后市机遇与挑战并存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6年12月12日 07:49
李哲
    美国中期大选过后,政治因素的消除加之全球经济增长与石油供应、产能之间的矛盾,必会使油价再次走高。我国涉油企业应看清这一形势,利用这一时机调整相应的库存补充与生产计划.

    近两个月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回落,其中原油表现得更加明显,国际油价从8月初每桶80美元左右跌至每桶60美元以下。是什么原因导致国际油价出现快速回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机遇与挑战有哪些呢?

    库存因素还将压制油价

    库存一向是美国影响国际油价的重要因素,此次也不例外。几个月前,美国为缓解石油市场供应紧张状况,决定暂缓补充战略储备石油。但在目前市场供给充裕、商业库存高企和油价大幅回落的情况下,仍未见其重新进行战略储备石油库存的补充。同时,商业库存的连续上升大大超出之前预期的上升水平。当前库存水平与去年同期相比,已高出2357万桶,超出近五年同期平均水平4300多万桶。最近,美国石油日净进口量下降20多万桶,石油精炼产品进口也出现下滑趋势,但总量仍保持在较高水平。

    除库存外,市场需求、炼厂检修、飓风袭击等也是影响美国油价的重要因素。幸运的是,这三大因素都没有“发作”。美国经济增速放缓,进入需求淡季,炼厂也进入检修期。由于今年美国墨西哥湾重要的油气产区未受到飓风袭击,使得炼厂产能利用率仍然高于近年的平均水平。客观上讲,这一时期原油库存将会升高,而对油品库存的补充起到削弱作用。但目前各库存都处于历史高位。炼厂检修期过去后,产能会得到恢复,市场上成品油供应又会得到补充。只要美国东北部地区近期那种反常的暴雪天气在入冬前不再出现,库存因素还将对油价起到压制作用。

    油价为美国政治所左右

    当前情况不禁让人回想起2004年夏秋之交。当时,美国墨西哥湾的重要油气产区遭到飓风不断侵袭,令世界原油供给紧张。而美国当时不但没有减少补充战略原油的进口,反而有所增加,给当时难以控制的油价火上浇油,使油价一举突破每桶50美元大关。同时,也令布什代表的石油寡头集团赚得盆满钵溢。如今似乎也可以采取相似手段令油价走低。在目前需求下滑、供给充裕的情况下,美国依然保持了原油高进口水平。正是美国的这一政策,令各库存尤其是进入冬季后市场普遍关注的取暖油与馏分油库存,远高出历史波动区。同时,国际能源权威机构的报告数据也十分应景的一致利空,打压了国际油价。就在欧佩克宣布即将减产的时候,美国能源部出面表示,欧佩克所要减少的产量,会马上被非欧佩克成员国弥补。之后,在欧佩克宣布减产20万桶至120万桶之后,美国能源部又立即站出来表示,目前美国的库存水平很高,足够应付欧佩克这一减产数量。这明显是在拆欧佩克的台,其目的一目了然。

    原油是一国的工业血脉,近年来作为政治砝码的作用日益显露。在美国中期大选前油价“乖乖”地下滑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高油价虽然可以使以布什代表的石油寡头们赚得巨额利润,但损害的是大众的利益,而大多数选票恰恰是掌握在民众手里的。因此,在中期大选这段时间里,令民众满意应是美国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布什政府利用各种手段压低油价,推升股市,讨好选民的做法不难理解。

    油价将进入弱势整理

    目前,这两大利益集团的博弈仍在继续,大幅回落的油价正快速削减着欧佩克国家的收入,这并不是他们想要看到的。但是,无奈其成员国众多,实际产量也较难检测。为了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欧佩克成员国经常会出现一些分歧,从而令国际石油市场怀疑其减产政策的执行力。多数交易商相信只要油价高于每桶50美元,就会诱使欧佩克成员国在官方上限上方生产。在目前国际原油市场最大的供给与需求两大集团之间,控制油价的天平已经严重倾斜至美国一方。

    今后一段时间油价将首先为政治服务。嗅觉灵敏、为商品价格波动提供源动力的国际投机基金早已明白什么是“正事”,在通过几日的反弹,给了欧佩克“减产保价”调控油价政策一些面子之后,继续打压油价。近一段时间,纽约原油市场中的多头投机基金持仓量已连续大幅缩水。预计国际油价在今年底之前,仍会受这些因素左右,很难重新站稳每桶60美元以上的高位,从而进入一个“弱势整理”阶段。

    战略与商业石油储备缺一不可

    我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原油进口国,近年来为了保障正常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运行,对进口石油有所依赖,但这却变成了国际石油交易商炒作的借口。国际上越来越多的人把中国的石油进口说成是一种全球范围的威胁,进而令油价一路飙升。中国为此损失了巨大的经济利益,造成每年上百亿美元的成本增加和机会损失。

    因此,面对国际油价大幅波动和国内石油需求不断增加,中国石油安全问题被摆上桌面。目前,解决此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建立自己的战略石油储备。首先,这样可以在突发性供给中断时保证一定时期的正常供应;其次,战略储备可以起到一种威慑作用,使人为的供应冲击不至于频繁发生;另外,还可以通过释放库存等方式平抑上涨过快的油价。

    战略石油储备仅仅是中国石油储备战略中的一部分,商业储备同样不可或缺。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尤其是与我国有相似之处的日本模式来看,国家储备与商业储备两者缺一不可。将两者结合起来,既有助于减轻财政负担,也有助于合理调节石油储备。从目前的状况来看,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三大国有石油企业将是商业储备的主力。但当前,以中石油、中石化为主进行的商用储备不超过21天的使用量,需要提高空间相当大。

    抓住当前时机进行库存补充

    据预测,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量缺口将达2亿多吨。建立我们国家自己的战略储备石油库存势在必行。如何和何时建立石油储备制度目前更多是战术上的概念。但可以确定的是:我国实行石油战略储备的目标是保障我国石油安全,规避国际油价大幅波动所带来的风险。因此,建立石油储备导致世界原油价格上涨是我国绝对不愿看到的。据悉,我国战略储备原油的主要来源将是与国外合作开采“份额油”,以及国内油田生产的原油。当然,也不排除在价格和机会合适的情况下从国际市场进口。

    令人欣喜的是,目前我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库已经开始注油。这一时机的选择恰到好处,正好利用了美国中期大选前为政治利益考虑而压低油价。国际原油市场上的炒作基金也会很知趣地顺应美国油价政策操作,不会像以前一样疯狂地炒作中国概念。可以说,这一时机的把握至少为我国的战略储备开了个好头。布什代表的是以石油军火大亨为主的寡头利益,发动战争和推高油价使其从中赚取利益才是终极目的。结合历史情况来看,当前压低油价只不过是由于政治因素而实行的短期政策。美国中期大选过后,政治因素的消除加之全球经济增长与石油供应、产能之间的矛盾,必会使油价再次走高。而我国相关涉油企业也应看清这一形势,利用这一时机调整相应的库存补充与生产计划。

    我国要进一步巩固国家石油安全,除了使油源多元化、建立战略储备之外,还需要建立自己的能源期货以及相关金融衍生品市场,这样才能有利于建立我国的能源安全机制。
 
来源:全景网
中国经济网信息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载之全部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新闻、公告、评论、预测、图表、论文等),仅供网友
参考。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3512266-8089、8085

24小时排行
·
·
·
·
·
近期专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