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基金 > 首页 > 基金要闻 > 正文
 
业绩飙升净值增长98.58% 基金投资顺风顺水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6年12月20日 09:18
王军
    今年股票投资方向基金平均净值增长率达到98.58%,同期上证指数涨幅为95.84%。从1999年至今,除2000年外,股票方向基金的平均净值增长率一直领先于上证指数    

    “回报”与“信任”或许是最能概括基金业即将过去的2006年的两个关键词。基金业以股票方向基金平均98%的净值增长率,给持有人奉献了丰厚的回报,而持有人则因基金业所表现出来的持续战胜市场创造财富的能力,报以高度的信任,为基金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2006年近4000亿的基金首发规模,正是这种信任的实际体现。但如何不辜负这份厚重的信任,仍然需要基金业的思考与努力。

    回报的力度——净值增长98.58%    

    “随便挑只基金,资产就能翻倍”,2006年对于基金来说是丰收的一年,对于基金持有人来说是获得丰厚回报的一年。

    根据中国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统计的数据,截止到上周五(下同),运作满一年的股票投资方向基金平均净值增长率达到98.58%,其中开放式非指数型股票基金为105.72%,指数型股票基金为106.25%,偏股型混合基金为98.17%。而同期上证指数涨幅为95.84%,基金全面跑赢大盘已基本成定局。

    同时,在全部174只开放式股票方向基金中共有64只净值增长率超过100%(含指数型股票基金中的9只);而在运作满一年的开放式股票方向基金中这一比例更高,99只基金中有55只净值增长率超过100%。

    也就是说,即使投资者在年初以抓阄的方式随便挑选一只股票方向基金的话,到上周五有55.55%的概率资产翻倍。即便是抓到最差的一只也有近60%的回报。

    值得一提的是,以159.03%净值增长率位居全部开放式基金第一位的景顺长城内需增长。有消息称,据国际权威机构彭博资讯(Bloomberg)最新发布的全球分洲基金增长率排名,该基金最近一年回报率雄踞全球基金排行榜第一位。

    事实上,基金业不仅在今年的牛市跑赢了市场,为持有人实实在在地赚到了钱,在过去几年的熊市中,也经受住了考验。

    过去几年的数据表明,从1999年至今,除2000年输给大盘将近4个点,股票方向基金的平均净值增长率一直领先于上证指数涨幅。其中2003到2005年,连续3年超出上证指数涨幅10个点。

    熊市少赔钱,牛市多赚钱,让人们看到专家理财确实不虚。

    信任的价值———首发4000亿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近年来,个人投资者在市场上的惨败。

    根据深圳华鼎调查公司2005年末所做调查,在当年的行情中,77%的投资者亏损严重,12%的投资者略有盈利,11%的投资者基本持平。

    而11月初大盘在1900点附近一家著名门户网站调查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亏损投资者比例为40.53%,盈利的投资者中能够取得与大盘同等收益的,比例还不到10%。

    业内人士分析,如果说上半年行情还比较好把握的话,下半年大盘结束普涨行情,“二八现象”越来越明显,个人投资者越来越跟不上指数的上涨,不少散户是坐看大盘冲关夺隘,自己的财富却没有增值。

    “股市已经进入机构博弈时代,个人投资者靠追涨杀跌赚钱是越来越难了”,业内人士指出,随着的市场的发展和成熟,个股数量越来越多,金融创新也使得市场更加复杂,投资趋于专业化。散户将很难通过支付搜寻成本(即为寻找值得投资的股票所付出的成本)获取超额收益,购买基金进入股市获取稳定收益将是大趋势。

    做不过基金就买基金,个人投资者并不傻。

    2006年以来,股民向基民转化的过程在加速。专家理财的优势正在赢得个人投资者的信任,基金表现出来的持续占胜市场的能力,让他们相信认购基金来分享牛市的财富效应是一条可靠的资产保值增值途径。

    投资者给予基金的信任是巨大的。今年,基金首发规模有望达到4000亿元,一些有业绩有实力的公司持续得到投资者的热捧,12月7日,嘉实策略增长一日募集419亿,创造了全球基金业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纪录。嘉实有关人士判断,这些资金90%以上应该都是出自普通投资者的。

    千万别透支了信任    

    基金业自诞生以来,多年一直在投资者和媒体怀疑与挑剔的眼光中成长,如今的信任来之不易。但是赢得信任难,保持信任更难。

    眼下投资者的这份信任更多地来自基金高回报给人们带来的财富梦想,可以说这种信任中不乏盲目的成分。如何把大批大批热情的新基民,转化成基金业长期的忠诚的客户,并不容易。

    眼下的问题是,投资者的信任让基金前所未有的好发了,基金管理公司都看到了其中的快速发展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珍惜投资者的热情,如何不辜负这份厚重的信任,不滥用这份信任,不透支这份信任,仍然需要基金业的思考与努力。

    具体来说,究竟怎样的规模对基金来说是一个合适的规模?从基金管理人自身的利益来讲,资产管理规模越大总是越好,但当它与给持有人稳定持续回报的要求发生冲突之时,基金管理人的理性能否压抑规模扩张的冲动?

    基金行业重首发而轻持续营销是否加剧了基金规模的波动,从而影响了基金稳定的业绩表现?

    在大批新基民涌入的同时,应该看到他们对基金并没有充分的了解,他们可能并不知道到底什么是最适合他们的,此时基金公司如实地告知了投资者吗,还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在忽悠投资者?

    甚至从技术上来说,控制发行规模是几乎不可能的吗?我们能否找到有效地途径较为准确地控制发行规模的上限,而不是目前这样,规模设限实际上在给投资者制造“买不到的焦虑”,成为促销另一种的有效工具。

    所有这些问题的核心都在于,是否在任何情况下,特别是在自身的利益与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基金管理人始终能够站在持有人的利益上考虑问题。

    未来的一年,我们将持续关注这样一些问题。
 
来源:中国证券报
中国经济网信息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载之全部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新闻、公告、评论、预测、图表、论文等),仅供网友
参考。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3512266-8089、8085

24小时排行
·
·
·
·
·
近期专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