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市场互联互通不断深化
9月24日,债券通“南向通”迎来上线三周年。经过3年的平稳运行和探索,“南向通”在为境内投资者提供跨境投资便利的同时,也为我国债券市场双向开放积累了重要经验。
过去3年,“南向通”总体势头良好。根据上海清算所数据,截至今年7月末,通过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模式托管“南向通”债券902只,余额4662.5亿元,债券托管量和数量明显增长。
景顺董事总经理、亚太区固定收益主管黄嘉诚表示,“南向通”不仅为内地投资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同时也为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进一步蓬勃发展提供了助力。
近年来,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2022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香港金融管理局、香港证监会联合公布要实施“互换通”和常备货币互换安排。2023年5月15日,“互换通”正式落地,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再进一步。从“债券通”到“互换通”,从债券延伸至场外衍生工具,内地与香港两地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也在不断深化。
彭博大中华区总裁汪大海表示,“南向通”运行3年来,内地资金持续为香港债券市场注入活力,提升了“点心债”的流通性,同时也推动了离岸市场绿色债券的投资。“南向通”的开通和平稳运行也为境内投资者在境外市场进行多元化资产配置提供了宝贵机会。
“在过去两年,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境内外企业选择在香港发行‘点心债’。”黄嘉诚表示,“点心债”市场规模在过去两年大幅扩大,这进一步提升了人民币融资的国际认可度。这有助于香港继续打造包括“南向通”“北向通”“沪港通”“深港通”等在内的共同构建的完整金融生态闭环。
“南向通”也有利于提升境内投资机构多元化资产配置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南向通’对境内机构起到了‘锻炼’的作用。”黄嘉诚称,这些机构通过参与该市场,提升了国际化经营能力,适应了不同市场环境和监管制度。同时,投资决策和风险管理能力也得到了提升,面对更多的投资选择和风险挑战,便于作出更明智的决策并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此外,境内机构在“南向通”市场中注重产品创新和业务拓展,积极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创新产品,并与国际合作伙伴合作拓展相关业务。
从市场端来看,南向资金对于离岸人民币债券兴趣浓厚。根据香港金融管理局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数据,其托管及结算的人民币债券二级市场月成交量从“南向通”开通前的300多亿元升至近期的约2000亿元。“虽然‘南向通’的体量相较火热的‘北向通’来说仍然较小,但总体需求仍算强劲。”黄嘉诚表示。
对于“南向通”未来的发展,市场有更多期待。黄嘉诚建议,“南向通”市场需要更多的风险缓释工具来提供更广泛的选择,如推出“南向互换通”等。此外,还需加强国际合作,以共同推动风险缓释工具的发展和监管标准的制定,应对跨境风险的挑战。
在进一步简化投资流程和减少交易成本方面,黄嘉诚建议,“南向通”在投资流程和资金结算方面仍存在简化流程、提高效率并能降低成本空间的可能,可以借此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增加市场的流动性。
此外,未来还可以考虑进一步增加做市商机构和扩大可投资产范围。2023年9月22日,“南向通”做市商迎来首次扩容,香港金融管理局宣布的指定做市商由13家增至22家,新增9家金融机构作为债券通“南向通”做市商。市场人士建议,在此基础上,还可继续适时考虑扩大和优化做市商名单,合理地扩大合格资产的范围,扩大合格投资者的数量等。
(责任编辑:关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