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韩 昱
今年以来,随着资金大量涌入债券市场,长期国债收益率出现持续下行。
中国债券信息网数据显示,截至8月23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报2.1547%,较年初(1月2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报2.5601%)已有较大幅度下行。从5月末以来,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即在2.3%以下低位运行。不过,以月为维度看,8月份以来,10年期国债收益率呈震荡态势,8月2日最低报2.1277%,8月12日则攀升至2.2508%,整体在2.1%至2.3%区间震荡。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范若滢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我国金融市场出现“资产荒”现象是原因之一,存款利率持续走低,利率债供给有所不足,合意投资标的稀缺。
“当前国债在收益率上,体现为区间震荡,在成交量上,体现为冲高回落,整体可以概括为‘量缩价稳’的状态。”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其中,收益率区间震荡,主要是因为多空力量的相互作用,“资产荒”效应推动利率下行,但对于财政发力以及经济回升的预期对利率有抬升作用,二者相互影响,使得国债收益率处于区间震荡。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也多次提到对长期收益率的关注,并且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
比如,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第十五届陆家嘴论坛上的主题演讲中提到,“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也给中央银行带来新的挑战。美国硅谷银行的风险事件启示我们,中央银行需要从宏观审慎角度观察、评估金融市场的状况,及时校正和阻断金融市场风险的累积,当前特别是要关注一些非银主体大量持有中长期债券的期限错配和利率风险,保持正常向上倾斜的收益率曲线,保持市场对投资的正向激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