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债券 > 债券滚动报道  > 正文
中经搜索

债券高评级泛滥之忧

2018年08月16日 07:33    来源: 北京商报    

  2018年以来,债券到期无法完成兑付的违约事件频发,无论是违约债券数量或是面额都较去年同期明显增长。来自中国债券信息网的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共有29只债券违约,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违约债券在发行时的评级并不是风险较高的B级或C级,反而是以本金和收益安全性著称的AA级,甚至部分违约债券曾获得AAA级的评级。而部分高评级的债券违约也引发市场对债券评级泛滥的担忧。

  违约事件频发

  8月14日,中城投集团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发布公告表示,旗下债券“15城六局”应于8月13日兑付回售本金10.5亿元和债券第三个付息年度利息7350万元;由于公司目前的主要资产被查封冻结,且流动性较为紧张,无法按期偿付本期债券到期应付的回售本息。

  8月4日,乐视网也曾公告称,截至8月3日,其未能支付“15乐视01”剩余本金及利息,共计8030万元。

  根据中国债券信息网于8月10日发布的《2018年7月债券市场风险监测报告》,2018年7月,违约债券共7只,总面额达76.26亿元。其中新增违约主体2家,分别为永泰能源和中弘股份。除已违约债券外,永泰能源和中弘股份分别还有20只共206.2亿元和3只共17.7亿元未到期债券。截至7月末,2018年累计违约债券29只,违约债券面额301.35亿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增加31.82%和59.45%。

  海通证券认为,2018年信用风险将再次升温,而这一轮企业盈利虽有下滑趋势但远好于上一轮,但金融强监管下市场化融资萎缩,再融资不畅带来的外部现金流收缩或将成为新的驱动因素。2018年信用债到期压力较2016年有增无减,地产和城投行业的压力更大。融资渠道非标转标将是大势所趋,但货币政策稳健中性、金融监管加强的背景下,贷款资源会倾向于大中型国企和政策支持的行业,对市场化融资依赖度高的行业或企业再融资风险加大。需警惕政策受限的地产城投企业、贷款获取能力弱的中小民企、非标和债券到期量较大的企业等。

  “中招”债券多为AA级以上

  此外,报告中还提到,新发公司信用债债项资质继续上移,7月新发公司信用债隐含评级指数为86.17,较上月上升0.52。存量公司信用债隐含评级调整仍然以下调为主,评级下调率有所升高。中债估值的公司信用债中,隐含评级调整债券403只,其中下调329只,占比81.64%。隐含评级下调率为2.12%,较上月上升0.69%。隐含评级调整涉及发行主体共76家,其中下调66家,排名前三的行业是制造业、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分别有24家、10家、和9家。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违约的债券通常评级水平较好。根据Wind统计数据显示在今年以来违约的债券中,绝大多数债券在发行时的发行主体评级为AA级或以上,甚至个别债券在发行时的评价为AAA级最高评价。

  有业内人士表示,过去国内债券评级集中,AAA或AA+级遍地,但背后发债企业真实信用状况差距较大。此前由于存在刚兑,投资者鲜少真正关注信用风险,而一味去追求收益率。今年情况却大不一样,2018年信用环境收紧,叠加金融去杠杆,信用债违约事件集中爆发。目前我国评级市场扎堆AA级的这种现象,长久以往下去,债券市场可能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从今年违约的债券来看,评级最低的为AA级,由此会带给投资者一种误解。

  此前,中国债券网统计数据也显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中债市场隐含评级与评级公司评级一致的债券共15169只,占比43%;中债市场隐含评级低于评级公司评级的债券共20311只,占比57%。此外,为387只评级公司既未提供主体评级也未提供债项评级的债券提供中债市场隐含评级。在中债市场隐含评级整体分布中,AA级债券只数最多,占比30%。

  高评级泛滥之忧

  针对目前债券乱象,有业内人士强调,当前采取发行人付费制度,且产品评级机构能力参差不齐,没有固定评级标准。此外,由于长期实行刚兑,造成我国债券投资者的保本意识强烈,因此今年第一次出现大规模违约潮的时候非常不适应,导致风险溢价;再加上债券AA级及以上评级扎堆,分辨优劣债券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币策首席分析师肖磊表示,债券市场的决定因素有两个,一个是经济本身、企业自身的情况,另一个是资金面、利率等市场情况,国内目前整体经济处在一定的饱和期,企业的扩张能力有限,实际上就是偿债能力会遭到质疑,而资金和利率面来说,资金是紧张的,利率是上升的,这就增加了违约的概率。而未来企业在发行债券方面,可能会在定价上以及规模上都会出现很好的跟市场环境匹配的操作,而投资者的话,对债券市场会有一定的重估,对其风险也会有进一步的认知,这会使得未来债券市场的定价更合理一些。

  北京商报记者 崔启斌 实习记者 刘宇阳/文 宋媛媛/制表

(责任编辑:华青剑)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