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产品转让业务受热捧
受流动性宽松影响,2018年下半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整体平均收益呈下降趋势。在此背景下,银行理财产品转让得益于其相对较高的利率,成为众多投资者青睐的“香饽饽”。多位专家及银行相关人士表示,银行理财转让业务既能提高投资者收益,也增强了理财产品流动性,提升银行理财对流动性需求大的投资者的吸引力,从而促进理财融资量的增长,属于双赢。但在理财转让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监管规则尚处模糊地带,未来监管若能够以规范形式控制相关风险,这一市场将有较大发展空间。
提升流动性
多银行试水理财转让业务
理财产品转让业务是指有流动性需求的客户,通过银行的线下或线上转让平台,以一定价格将其持有的理财产品转让给其他投资者,以及时获得资金。
据不完全统计,推出理财转让业务的银行已达十余家,多为实力较强的股份制银行及城商行,如招商银行、浙商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宁波银行等。国有大行中,建设银行先行一步,于2018年末正式推出个人投资理财类产品转让平台。
某股份制银行理财经理对记者表示,当前银行理财产品转让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投资者自行找到“特定受让人”或请理财经理协助发出信息,联系愿意受让该产品份额的客户,双方约定转让价格后前往银行网点提交转让申请,办理定向转让;二是利用银行线上平台,如网银、手机银行、直销银行等进行转让。其中,线上转让通常又分为两种方式,一是投资者利用线上平台委托银行寻找"下家",系统根据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原则自动撮合匹配,完成转让;二是投资者在线上转让平台设置一个确定的转让底价,众多受让人以竞价形式购买,价高者得。“其实就是类似于淘金‘二手’理财,也是最近几个月关注的人才突然变多,现在APP比较方便好操作,目前来看多数交易都是在线上完成操作。”该理财经理表示。
记者下载了多个银行APP发现,理财转让入口多数位于各银行理财页面的显眼处,点击进入后可查看当前正在转让的理财产品具体信息,包括产品名称、折算参考年化收益率、转让金额、剩余天数等项目。
整体来看,产品标的购买金额变化区间较大,从数千元到百万元量级不等。期限方面,有剩余不足一个月的产品,也有刚刚成立月余、还需封闭半年以上的产品。
据了解,目前银行推出的理财转让业务,普遍支持全部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7×24小时任意时段转让,支持柜面、手机银行和个人网银等多种渠道。定价方面,有一口价、竞价、协议转让等模式,16:00前成交当晚到账,16:00后次日到账。在转让时效内,转出方可随时修改转让份额、挂牌价格或撤单。转让时效内未成交的份额,平台做流标处理,已成交份额仍有效。
“银行理财产品转让并非近期才出现的,近两年各商业银行陆续上线银行理财产品的转让功能,解决传统的封闭型银行理财产品的流动性问题。”融360大数据研究院主编殷燕敏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近期比较火爆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当前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处于下行通道,转让的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较高,对于收益率比较敏感、对新鲜事物接受较快的投资者就必然关注到这块的机会。
自主定价
投资者“捡漏”高收益理财产品
从转让情况来看,虽然各家银行不同,转让产品收益率不尽相同,但预期收益率大多高于同期发行的新款理财产品,部分甚至高达7%。
多家银行的理财经理对记者表示,目前银行方面没有干预转让的理财产品价格。“价格基本为本金+利息,由转让者自定,最高不得超过本金+持有期限的收益,最低可降至本金,受让人购买之后,最终获得的是全部期限本金和利息。”某股份制银行理财经理表示。
浙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客户可根据自己的资金需要,分拆、定向或竞价转让持有的理财产品,价格自主设定、转让信息实时展示、成交快且转让资金实时到账,暂不收取任何手续费。
就目前来看,由于类别差异较大,各银行不同转让产品收益率不尽相同。例如,建行推出转让功能的部分产品预期收益率在4.6%左右;宁波银行的转让理财产品收益率在4.7%至4.8%之间;数款浙商银行转让理财产品收益率约为4.9%至5.1%。
“最开始知道的人比较少,我空闲的时候会进转让专区看看,如果有高收益的产品,会对比一下再下手,现在不行了,收益高的就得赶快抢,有时候几分钟就没了。”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汪女士对记者表示,此前通过建设银行的理财转让专区,顺利抢购了2万元理财产品,“持有95天,预期年化收益率就有4.59%,比很多银行理财都划算。”
专家表示,转让业务推出使理财产品兼具高收益性与高流动性,对于银行和投资者来说可谓“双赢”。殷燕敏指出,银行搭建理财产品转让系统,主要是出于优化用户体验,让传统的封闭型银行理财产品的流动性更好,“对于投资者而言,肯定是得到了便利,当紧急用钱时,可以通过转让持有的银行理财产品获得流动性。”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赵亚蕊同样表示,这一业务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银行封闭式产品流动性不足问题,有效实现流动性和盈利能力平衡,能更好地吸引投资者,有助于拓宽银行业务渠道。
监管尚待完善
理财转让市场蓝海可期
尽管理财转让成为近期银行理财“新热点”,但业内人士表示,目前银行理财产品转让仍有较多局限。一方面,产品只能在各银行内部投资者之间转让。另一方面,可转让产品限制较多,银行对转让产品的风险等级、持有时间、到期时间等均有要求。
“事实上为防范纠纷,银行对可转让的银行理财产品也做了限定,多数是传统的预期收益率型理财产品,此类产品期限固定、实现预期收益率的概率较高,产品本身的风险水平较低,在计算转让价格、费用时也相对简单,此类产品更容易让大众投资者接受,鉴于前期高收益市场环境下购买的理财产品,在当前转让,收益率的显著优势,转让者都不必折价就很容易出现秒杀的现象。但是在收益率上行情况下,转让者就需要为提前获得流动性而付出相应代价,否则很难转让出去。”殷燕敏表示。
对于未来理财转让市场会否延续当前势头继续扩张,殷燕敏认为,从监管层面来看,银行理财产品转让还没有明确的监管条例出台,目前各家银行也是在自己的平台内进行转让交易,各家的交易方式、交易费用、交易条件等都单独设置,没有统一的规范,参与银行理财产品转让的投资者也是极小部分。“这个市场能否扩大,重点还是看监管对这方面的态度。”她强调。
普益标准研究员于康同样表示,当前理财转让业务仍属监管模糊地带,易产生各类风险。随着理财产品标准化、信息披露、多家银行面签互认等环节完善,符合规范的跨行转让交易平台将有可能建立。若能通过转让前资格审查等制度设计,以监管规范形式控制上述风险,这一市场将有较大发展空间。
(责任编辑:田云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