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农商行不良上升是个案还是普遍现象?直接原因是监管统计口径调整

2018年08月13日 14:30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包慧

  记者 包慧 杭州报道

  今年以来,个别农商行的不良率飙升并被下调评级引发了市场的关注,同时在7月份更是有两家农商行在上会前夜被证监会临时取消上会审核,理由均为“尚有相关事项需要进一步核查”。

  那么,农商行的不良率飙升到底是个案还是行业普遍现象?

  中信证券银行团队研报认为,农商行不良率的攀升,一方面是部分银行自身管理的问题,导致存量风险积累;另一方面则源自今年以来监管强化资产质量真实性,引导银行积极暴露风险。部分农商行前期由于经营不善导致的资产问题并未及时准确反映,当前政策引导下风险集中暴露,部分地区不良率不排除上升可能,但不具备全行业的代表性。

  比如,贵阳农商行是将90天以上逾期纳入不良导致数据上升,邹平农商行则是因新发风险。中信证券研报指出,根据其统计的65家有发行同业存单且已披露2017年财报的农商行,尽管不良率总体有所上升,但出现“暴涨”的仅是个别银行。

  2017年末65家农商行平均不良率为2.57%(算术平均),其中31家不良率上升,34家不良率有所下降。同时,不良率升幅超过3%的仅3家,即修武农商(同比升16.24个百分点至20.74%)、贵阳农商(同比升15.41个百分点至19.54%)和邹平农商(同比升6.4个百分点至8.7%)。

  此外风险暴露集中在环渤海、东北和中西部地区,而非全面性的爆发。22个省市中,平均不良率前五为贵州(19.54%)、河南(11.57%)、辽宁(4.95%)、山东(3.45%)和吉林(2.64%),相比之下北京、重庆、四川、上海和广东的平均不良率均在1.5%以下,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注:各省均值可能因样本的选择存在偏差)。截至2017年末农商行总资产11.3万亿、占行业比重11.54%,导致系统性风险可能性较小。

  不良率飙升是监管统计口径调整

  农商行不良贷款高企的直接原因是监管统计口径调整。

  此前,部分商业银行没有将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全部列为不良贷款。监管统计口径调整后,这部分银行的不良率将突发性上升。不良贷款偏离度越大,不良率上升的幅度也将越大。而这和是否为农商行无关。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在农商行中,瑞丰银行、紫金农商行早已将逾期90天以上贷款100%计入不良。而非农商行中,据中银国际证券测算,截至2017年末,有包括部分股份制银行在内的近10家银行的不良贷款偏离度(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不良贷款)高于100%。部分农商行不良贷款高企并非其资产质量出现了“迅速恶化”,而是根据监管要求将充分暴露风险,从长期看有利于农商行的经营改善与转型。

  农商行利差在商业银行中最高

  “风险更高并不一定会影响其盈利能力。农商行的议价能力较强,目前净息差远高于部分股份银行,不少农商行净息差达2%-3%,而一些股份行净息差不到1%了。”一位券商的银行业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假如能够给风险准确定价并做好风险管理,农商行可以用高定价去覆盖风险。

  根据银保监会数据,今年一季度,全国农商行净息差2.85%,分别比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高0.75、1.09、0.95个百分点。资产利润率1.2%,比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高0.07、0.24、0.3个百分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年报统计,上市农商行净利差情况:

  农商行不良率呈下降态势

  21世纪经济报道从年报数据统计得出,部分上市和拟上市农商行不良贷款率情况,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到,大部分农商行不良率呈下降态势。比如说在2017年,除重庆农商行不良率本就处于较低水平外,上述所有农商行的不良率均比上年下降。

  一位农商行的副行长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农商行是支小主力军。从用于小微企业贷款情况来看,农商行的贡献率仅次于国有大行,今年一季度银保监会数据显示,全国农商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6.3万亿元,占商业银行小微贷款余额的26%。

(责任编辑:马先震)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