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小微企业恢复经营须精准施策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小微企业经营受较大影响。国家高度重视小微企业,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研究部署纾困措施,央地连续出台各种扶持政策。近日,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实施意见又出台,全方位帮助小微企业克服暂时经营难关,加快恢复生机与活力。未来,针对小微企业在疫情中受到的差异化影响,既要落实普惠性政策,又要提供个性化措施,精准助力小微企业经营恢复,释放经济活力。
目前,国外疫情蔓延,外防输入任务艰巨,内防扩散不能松懈,疫情对全球经济社会影响还在持续。目前,我国小微企业复工复产进度整体缓慢,特别是服务业小微企业复工复产进度滞后,市场需求减少,原材料成本上升,劳动用工不能及时到位,经营压力上升。近期国外疫情升级,全球供应链的正常运转也受到影响,短期海外订单可能会减少,稳定外贸压力凸显。当然,也有部分小微企业主动自救、顺势而为,加大线上经营,疫情期间订单上升,经营形势向好。
广大小微企业遭遇的临时经营困境,既有共性原因,也有差异化特点,解决之道也不尽相同,需要针对问题症结所在做好精准扶持,助力小微企业经营恢复。
一是要加快落地小微企业普惠性政策措施。从中央到地方的纾困措施,已涉及小微企业疫情期间经营共性问题方方面面,有些政策很明确,有些原则性政策需要地方结合实际,有些需要企业自主申请,不管是何种情况,必要时主动沟通企业申报,都要做到早落实、早到位。
二是要有序推进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目前国内疫情已经大为缓解,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复产进展顺利,有序推进小微企业复工复产需求较为迫切。特别是涉及服务业的小微企业,既关系居民生活质量,又能支持社会就业,必要时可协助提供复工复产条件,如疫情防控物资、劳动用工、外地员工集体住宿等,尽可能帮助城市服务业有效“转起来”。
三是要积极畅通社会供应链和资金链。供应链和资金链是社会正常运转的“主动脉”,众多小微企业是社会正常运转的“毛细血管”。当前,既要加快打通“主动脉”,又要有效疏通“毛细血管”。供应链要做到上下游有序衔接,这样才能满足面向供应链上小微企业的订单需求,稳固小微企业的生存之基。资金链的政策扶持力度超出市场预期,金融支持小微企业积极行动,在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上已发挥重要作用,未来需要加强审计监督,防止“跑冒滴漏”,提高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实效。
四是要积极支持小微企业开展自救和加大创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了我国乃至全球社会交易和活动的方式,“危”中有“机”,加速了世界商业模式创新和数字经济转型。对地方政府而言,要积极支持小微企业开展各种自救措施和实施业务创新,降低行业准入门槛,减少不必要限制措施,搭建业务沟通合作平台,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在公共基础设施供给方面提供各种便利。
五是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消费是最终需求,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而多数小微企业服务于社会终端需求。当前,要积极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加快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助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释放小微企业生机与活力。
综合来看,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我国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疫情防控举措。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有序恢复,以及国家多方位的政策精准扶持,小微企业的经营恢复将持续好转,社会经济活力将加快释放。
(责任编辑:田云绯)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