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小微金融频道 > 小微金融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征信助力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

2019年06月14日 17:07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6月14日电 题:征信助力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

  新华社记者吴雨

  适逢全国第12个“6·14信用记录关爱日”活动之际,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朱鹤新表示,我国征信系统通过广泛的信息共享,有效缓解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难题,提升了民营与小微企业融资的便利程度,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朱鹤新在14日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介绍,我国建立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征信系统,在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促进金融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世界银行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中,我国信用信息指数已经连续三年达到满分8分。

  人民银行数据显示,目前,征信系统累计收录9.9亿自然人、2591万户企业和其他组织的有关信息,个人和企业信用报告日均查询量分别达550万次和30万次。

  “征信数据已深度嵌入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流程中,成为发放贷款的重要因素之一。”朱鹤新介绍,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建立的企业征信系统纳入了1370万户小微企业,占全部建档企业的53%。其中有371万户的小微企业获得信贷支持,贷款余额为33万亿元。

  同时,人民银行征信中心还建立了动产融资登记公示系统和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盘活小微与民营企业动产资源,助推应收账款融资交易。截至2018年底,动产融资登记系统发生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初始登记176万笔,占全部登记量的47%;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已注册小微企业7.6万户,发生应收账款融资7万笔,金额为3.1万亿元。

  朱鹤新介绍,除央行征信中心建立和维护的征信系统外,目前我国市场化征信机构还有一家个人征信机构——百行征信,132家企业征信机构和97家信用评级机构,共同构成了“政府+市场”双轮驱动的征信市场组织格局。

  此外,央行还推动地方建立中小微企业信用数据库,补足征信服务短板。截至目前,累计为260多万户中小微企业建立信用档案,其中约55万户获得信贷支持,贷款余额达到11万亿元。

  “征信系统是放贷机构决策的一个重要参考,但不是唯一依据。每家银行会根据自身风险偏好、管理水平,参考征信记录做出决定。”央行征信管理局局长万存知表示,有不良记录又想获得发展机会的企业,应与银行保持良好沟通,充分展现发展前景。但通过违法渠道删除不良记录是不对的,也行不通。

(责任编辑:田云绯)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征信助力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

2019-06-14 17:07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6月14日电 题:征信助力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

  新华社记者吴雨

  适逢全国第12个“6·14信用记录关爱日”活动之际,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朱鹤新表示,我国征信系统通过广泛的信息共享,有效缓解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难题,提升了民营与小微企业融资的便利程度,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朱鹤新在14日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介绍,我国建立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征信系统,在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促进金融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世界银行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中,我国信用信息指数已经连续三年达到满分8分。

  人民银行数据显示,目前,征信系统累计收录9.9亿自然人、2591万户企业和其他组织的有关信息,个人和企业信用报告日均查询量分别达550万次和30万次。

  “征信数据已深度嵌入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流程中,成为发放贷款的重要因素之一。”朱鹤新介绍,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建立的企业征信系统纳入了1370万户小微企业,占全部建档企业的53%。其中有371万户的小微企业获得信贷支持,贷款余额为33万亿元。

  同时,人民银行征信中心还建立了动产融资登记公示系统和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盘活小微与民营企业动产资源,助推应收账款融资交易。截至2018年底,动产融资登记系统发生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初始登记176万笔,占全部登记量的47%;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已注册小微企业7.6万户,发生应收账款融资7万笔,金额为3.1万亿元。

  朱鹤新介绍,除央行征信中心建立和维护的征信系统外,目前我国市场化征信机构还有一家个人征信机构——百行征信,132家企业征信机构和97家信用评级机构,共同构成了“政府+市场”双轮驱动的征信市场组织格局。

  此外,央行还推动地方建立中小微企业信用数据库,补足征信服务短板。截至目前,累计为260多万户中小微企业建立信用档案,其中约55万户获得信贷支持,贷款余额达到11万亿元。

  “征信系统是放贷机构决策的一个重要参考,但不是唯一依据。每家银行会根据自身风险偏好、管理水平,参考征信记录做出决定。”央行征信管理局局长万存知表示,有不良记录又想获得发展机会的企业,应与银行保持良好沟通,充分展现发展前景。但通过违法渠道删除不良记录是不对的,也行不通。

(责任编辑:田云绯)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