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市场博弈日趋理性 消费高招对对碰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财经频道 > 消费 > 首屏 > 消费高招对对碰 > 正文
 
空调市场博弈日趋理性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6年10月10日 10:42
桑雪骐

    价格上涨,产品结构调整将起重要作用

    与2005年度相比,价格上升是2006冷冻年度零售市场比较突出的特点之一。由于市场、原材料价格、出口利润下滑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众多生产企业已经体会到价格战带来的严重负面效应,纷纷开始了以推出新产品为契机的价格调整。据赛诺评估数据显示,2006冷冻年度内销市场各主流冷量段空调的均价都有明显上涨,总体市场均价比2005冷冻年度上升了10.4%。国家信息中心的相关统计数据也显示,2006冷冻年度,包括窗机、壁挂、柜机、嵌入式和小型商用空调在内的空调整体平均价格由2005年的2348元/台上升到2812元/台,同比上升15.34%。但蔡莹特别指出,其中产品结构调整拉动因素作用明显。在对整体空调平均价格的计算中,特价机的比例下降和高档空调的畅销起到了很大的系数作用,对整体空调平均价格拉动的贡献率在6%左右。

    赛诺的《2006冷冻年度白皮书》分析认为,企业实现产品涨价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直接通过上调已有产品的价格,称之为“明涨”;第二,调整产品供应结构,投放更多的高价新品,减少或严格控制低价机的入市比例,称之为“暗涨”。

    从市场表现来看,前一种涨价方式并不为下游渠道和消费者所接受,企业更多的是通过“暗涨”的方式实现价格上调。从2006冷冻年度各厂家的价格策略来看,比较稳定的供价体系正在形成,主流生产厂商在利润回归的驱动下,已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高端市场上,因此今后空调企业将继续借助“暗涨”手段实现市场价格的高位运行。

    寡头竞争格局形成,品牌集中度继续提高

    赛诺数据显示,从2006冷冻年度各品牌的市场表现来看,马太效应愈发明显,主力品牌的综合优势得到充分体现,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在国内市场销量的占有率上,主力品牌与其他品牌之间的差距逐年扩大,前三位品牌合计市场份额由2003冷冻年度的34.6%上升至2006冷冻年度的55.8%,行业龙头地位更加稳固,已形成寡头优势;而前10位品牌的合计份额在此3年间上升了近17个百分点,达到85.1%。

    2006年度品牌竞争的结果说明,品牌集中度提高和品牌淘汰并存的局面不仅成为现实,而且这种趋势还将延续到2007冷冻年度。2006冷冻年度,在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监测范围内又消失了17个品牌,整体市场空调品牌数目由2005冷冻年度的69个降到52个。蔡莹认为,在竞争综合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2007冷冻年度,18个市场份额低于0.01%的品牌出局的可能性偏高,巨人竞争与品牌淘汰将成为市场的主旋律,品牌淘汰率有可能会高于2006冷冻年度。今后几年内,在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的双重压力下,空调企业整合并购的速度可能会有所加快,传统一、二线品牌的划分将难以准确描述整体品牌竞争状态,空调行业前10名的位置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变化。在前15名品牌之中,韩国、日本5大品牌占有销售额比例优势,竞争能量巨大,随时可以冲击国内品牌市场占有率,是2007年国内品牌最有力的竞争者。

    韩昱认为,空调行业中的航母型企业已初露峥嵘,市场份额将进一步向少数品牌集中。在激烈的竞争面前,中小品牌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以至于为了生存下去,不得不收缩防线,采取集中性市场策略,或者主攻农村市场,或者单做外销,阵营也将日益萎缩下去。竞争结果将使中国空调生产行业逐步进入巨人角逐的发展阶段。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