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华商基金:定投的细节雕刻(第二期)

2024年04月11日 08:30    来源: 中国经营网    

  导语: 

  攻玉之道,尝问于贤。面对投资市场的风云变幻,华商基金诚意推出《华商好基会》专栏,以期通过华商基金资产配置部独立、专业的研究视角,为各位投资者提供专业、审慎的观点,传播长期、理性的投资世界观与方法论,分享合理、实用的资产管理智慧与经验。华商基金立志超越一时的市场低谷或高峰,努力成为投资者驶向财富彼岸的忠实、长期的伴侣。 

  正文: 

  上回我们讲到,基金定投的细节之一是如何灵活调整定投金额。本期来讲另一个细节,如何力争让定投的基金表现持续跟上主动权益基金平均。 

  为何重视主动权益基金平均 

  选择定投标的有三个基本原则,首要原则是要在长期有潜在的较高收益,其次是在短期有潜在的较高波动风险,最后是历史风险收益特征要在未来可延续,从延续性角度,群体好于个体,指数好于个基。三个原则综合考虑,主动权益基金平均可能是不错的选择。 

  以“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近似代表主动权益基金平均,其近十年年化收益率约8.4%,相较万得全A等代表性股指有较明显的超额收益。类似现象在美国这样的成熟市场却看不到,原因可能源自个人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的能力差异。作为机构投资者,主动基金在个人投资者占比高的市场中可能更容易获取“阿尔法”。 

  主动权益基金平均也具有高波动的特征。“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近十年年化波动率约为21%,对比上证指数的20%。高波动意味着买入的时机选择可能会比较困难,而这刚好是定投策略可以弥补之处。 

  主动权益基金作为一个整体,可能也有薄弱之处。部分主动权益基金的基金经理侧重快进快出的趋势投资,而非与长期投资更匹配的逆向投资。当市场缺乏趋势性机会时,主动权益基金的整体超额收益可能容易导致回撤。 

  不过也不必就此质疑对主动管理的信任,毕竟个人投资者作为一个整体,其即时满足的本能可能是根深蒂固的,相较逆势而为可能更意愿于参与追涨杀跌,只要市场成交还是以个人投资者为主,趋势投资的长期有效性就可能延续。当然短期来看,这可能取决于个人投资者资金能否大量入市。

  如何跟踪主动权益基金平均 

  第一种思路是完全复制主动权益基金平均,即等额买入所有主动权益基金,但在实践中其实难以实现。一是许多基金严格限购,二是许多基金有最小申购门槛,单看“偏股混合型基金”,其总数就高达2000多只(只算初始份额),假设每只申购门槛都是10元,那么等额买入所有“偏股混合型基金”至少需要2万多元,这对于以工资收入为定投资金来源的许多投资者而言,可能是难以跨越的门槛。 

  第二种思路是自己构建一个数量适中但整体风格比较均衡的基金组合,这也是许多FOF采用的思路。但对于个人投资者,构建过程却可能需要的专业程度过高,比如判定基金风格、跟踪风格稳定性、在近似风格基金池里优选基金等,这些步骤都需要专业团队和平台的支持。 

  第三种思路可能比较适合个人投资者,即寻找以风格适度均衡为投资理念的基金经理及其管理的基金产品。这样的基金可以是FOF,也可以是主动权益基金。寻找过程可以采用三维交叉验证,即先看基金经理在描述基金投资理念时是否强调风格均衡,再看基金业绩相较“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或“中证偏股型基金指数”(代表主动权益基金平均)是否稳定,最后看基金底层持仓在行业、市值等不同风格上是否分散,如果三维度都支持该基金符合风格适度均衡,再经过一段时间跟踪确认,就可以考虑把其纳入定投标的。 

  本期总结 

  对于定投,最难的也是最需要的是在坚持的过程中对抗即时满足的人性弱点。在此基础上,针对少部分能够主动掌握延迟满足能力的投资者,“定投时点”和“定投标的”可能是两个可以精益求精的要点。 

  本文来自华商基金资产配置部研究员李健。 

  数据说明:以上数据来自万得信息。 

  风险提示:本文信息仅为投资者教育之目的,力争以简明易懂的语言介绍证券投资基础知识,揭示投资风险。本文信息不构成对投资者的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依据该等信息作出投资决策。 

  基金的超额收益,指区间基金净值增长率减除该基金业绩比较标准的同区间的收益率后的结果。投资者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者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者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历史过往数据不代表未来预期收益。 

  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恪尽职守、谨慎勤勉的态度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请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市场有风险,基金投资须谨慎。敬请投资者选择符合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的产品。

(责任编辑:康博)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