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村级担保组织”为三农贷款增信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中国故事”
2014年09月22日 14:56    来源: 经济日报    

  浙江丽水龙泉市,一个因全国农村林业改革而备受瞩目的地区。从07年至今,林权抵押贷款在此已推行了近7年。

  然而在操作过程中,林权抵押贷款却屡屡遭遇担保“卡脖”问题。

  龙泉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主任陈义达介绍,当地政府和林业部门共同成立了林地评估、收储、流转3个中心。按照林权抵押贷款流程,借款农户的林地经评估后抵押给农信社,同时由收储中心提供反担保。“这种操作模式一旦到了法院,涉及担保主体问题,收储中心担保主体不合格。”陈义达说。

  如何解决担保“卡脖”成为三农贷款增信的关键。“农信社和村两委商量,能不能成立一个村级担保合作社。”龙泉上垟镇花桥村村长郑自友说,由担保合作社对村民的林木、农房、承包土地等进行价值评估,如果要借款,村民把相关证件抵押到担保合作社,合作社审核同意后村民直接去农信社贷款,不需再另外找人担保。

  村级担保合作社实际上在农户和金融机构间搭建了一个增信平台。对于花桥村村民来说,最明显的实惠是担保费率和贷款利率实现“双降”。目前,担保合作社已具备独立法人资格,通过自筹方式共筹集到60万元作为保证金,农信社给予其10倍放大杠杆,即600万元担保金。此外,通过这种合作,农信社对该村的贷款利率由平时上浮88%下降到上浮20%。

  虽然降息让利,但农信社也是银村担保合作的受益者。“主要是解决了信息不对称、估值偏离问题。”陈义达说,此前,林业部门的林地评估中心对抵押物估值,由于缺乏专业人员,容易出现估值不准的情况。龙泉农信联社曾对原有26笔、270万元林权抵押不良贷款追溯评估,发现其中11.54%的抵押物存在10%至15%的估值偏离。

  “村民之间非常了解,他们知道这个土地值多少钱,毛竹值多少钱,交给村级担保合作社估值,反而最专业。”陈义达说。

  重庆局局长马忠富介绍,近年来中国农村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业生产经营方式逐步由农户分散型生产向规模化、产业化转变,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需求与过去相比,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融资需求向大额和中长期转变、服务需求向多样化转变、 服务模式向产业链转变等。监管引领要注重适应发展变化了的“新三农”金融服务需求,不断完善相关监管政策措施,比如探索将支农服务效果与监管评级、市场准入、高管履职评价挂钩等。


(责任编辑: 蒋柠潞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