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是空头司令的国泰君安四月份起疯狂唱多,即便是屡遭安信证券反驳也毫不动摇,半个月内七次唱多A股,坚称沪指将现四百点大反弹。正当市场炫目于国泰君安的华丽转身时,22日晚证监会的一则国泰君安IPO预披露消息让人们似乎懂了什么。
根据预披露消息,国泰君安其此次IPO计划发行不超过15.25亿股,若以其2013年发行前每股收益约为0.45元/股,参照目前沪深两市券商行业加权平均市盈率29.55倍计算,其发行价格约在13.29元/股,这也意味着若其顶格发行,其募资金额或将超过202亿元。
惊闻国泰君安IPO消息后,网友纷纷表示秒懂:“怪不得前阵子这厮使劲喊400点大反弹呢,原来是在这等着呢。”
这种阴谋论的猜测当然是不足为信也不足为训的,虽然鉴于我们的国情,这种揣测往往接近事实,但是,在未经证实之前,我们依然相信国泰君安的唱多是一次阳谋。唱多自然需要理由,且让我们盘点一下国泰君安七次唱多的逻辑:
从唱多效果来看,国泰君安4月8日首次唱多时,沪指当天报收于2098.28点,而4月22日,沪指报收于2072.83点,低于8日点位。显然,暂时而言,唱多失败了。当然,二季度还很长,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第一次
国泰君安:A股将现400点反弹 优选蓝筹五朵金花
国泰君安发布研究报告称,A股市场面临的无风险收益率正在出现下行拐点,增量资金流入股市,推动A股出现大级别反弹。国泰君安预计二季度上证综指将出现20%(约400点)以上反弹空间,沪深300将出现25%以上反弹空间。
国泰君安建议,从行业配置上看,低估值、高分红的蓝筹股更符合阶段性市场特征,具备明显的机会.结合自下而上,优选银行、水泥、铁路设备、房地产、化工五朵金花。
第二次
国泰君安重申股市将涨400点 大反弹才刚刚开始
国泰君安日前发布二季度市场投资策略,预计二季度上证综指将出现20%(约400点)以上反弹空间,沪深300将出现25%以上反弹空间。安信证券则针对上述观点表示,现在最重要的观测点是货币政策,除非央行明显放水,否则很难兑现400点反弹,短期反弹不可持续,市场仍需调整。针对市场质疑,国泰君安重申,本轮反弹的幅度以上证综指计将有400点。大反弹不是临近结束,而是才刚开始。
第三次
国泰君安:沪港通是新催化剂 沪指涨幅或超20%
国泰君安400点唱多曾引来安信的反驳,随着证监会4月10日公告了沪港通的推出,国泰君安重申了400点大反弹的言论,国泰君安认为,国内增量资金流入股市是引发本轮反弹的根本原因,而沪港互通政策将为A股带来额外的增量资金,并促进主板市场整体估值的提升,形成“1+1>2”的效应,是A股反弹的重要催化剂,国泰君安预测,沪指涨幅或超20%。
第四次
国泰君安第四次唱多:400点大反弹一触即发
国泰君安13日发出6天以来的第四份研报,总结了前三份研报观点,并再度重申认为A股反弹400点一触即发,国泰君安认为,虽然过去一周上证综指已经实现了近百点反弹,但存量资金尚未完全启动意味着主要的估值修复阶段尚在前方,稳增长政策及再改革红利是400点大反弹进入主体阶段的重要催化因素。在行业配置上,筹股及龙头股是这波反弹中的主力军,低估值、高分红的蓝筹股更符合阶段性市场特征,具备明显的机会。超配行业标准需要满足两个标准,是PB和PE被低估(PB低于2,PE低于20),其次是对反弹具备高弹性。
第五次
国泰君安:稳增长政策落实将改善蓝筹估值
国泰君安策略分析师乔永远在与股民交流中,就优先股是否影响A股市场、400点大反弹条件有没有改变、以及IPO开闸是否超预期这3个问题做出了回答。乔永远认为,3000亿优先股入市不会影响A股反弹,反而会给投资者提供短期内市场大反弹的参与机会;对于400点反弹的争议,乔永远称随着稳增长政策的落实,400点大反弹必将在二季度出现。而在IPO开闸对股市影响方面,乔永远称IPO开闸短期内可能对A股估值形成负面影响,但不改变市场在二季度大幅反弹的这个方向。
第六次
国泰君安:IPO启动与预期一致 不影响400点反弹
4月19日证监会开闸IPO预披露。国泰君安表示,据跟踪数据,28家预披露公司平均每家发行404万股(含转让股),略低于1月83家IPO公司平均每家发行的501万股。国泰君安估计全年IPO发行家数可能在250-300家,难于形成明显的资金分流影响。
虽然IPO即将重启可能对市场情绪产生暂时性的负面影响,但时点已为市场所广泛预期,并非增量利空因素。此外,稳增长政策下市场增长预期在逐步企稳。与IPO可能同时启动的T+0等制度性改革红利也将陆续出台。
国泰君安认为无风险利率趋势下行将继续主导A股二季度的400点大级别反弹行情。
第七次
国泰君安:400点大反弹迈过最摇摆阶段
国泰君安发布研究报告称,定向降准确认了国务院会议要求“微刺激”系列政策的增量放松,而非对存量政策重申。2008年和2012年定向降准之后央行都在短期内实行了全面降准。A股400点大反弹所需要的宏观政策放松及流动性改善环境正在逐步齐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