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养老更需终生财务规划

2016年02月29日 15:58    来源: 0-链接文档    

  编者按:

  借天弘十年资产管理经验总结契机,天弘基金养老金管理团队推出“步入老龄社会?共话养老金融”专栏,通过专题研究、高端访谈等方式,与养老、投资领域的专家学者及广大读者一起,讨论“老龄社会与银发经济”、“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改革”、“个人养老规划与养老资产保值增值”、“养老金投资与风险管理”等大家关注的养老话题。

  有备而老,需要终生财务规划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9亿人,占总人口的8.9%。到205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3.32亿人,占比超过总人口的23%。同时,我国人口的预期寿命在1980年至2010年期间以平均每5年增加1岁的趋势稳步增长。2014年,我国国民平均预期寿命已达到76岁,我国已迈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行列。

  20世纪50年代,西方工业国家陆续进入老龄化社会。加里?贝克尔(Gary S. Becker)、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和弗兰科?莫迪利安尼(Franco Modigliani)三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个人收入与消费的关系,为人们制定终生财务规划奠定了理论和操作的基础。

  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the Theory of Human Capital)认为,人力资本不仅意味着才干、知识和技能,还包括时间、健康和寿命,个人的收入一般随年龄增长而按照递减的比例增长。

  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the Hypothesis of Eternal Income)指出,个人不是根据他们的现期收入,而是根据长期的或已成为惯例的持久性收入来安排自己的支出。

  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the Theory of Life Cycle)假定人的一生分为三个阶段:年轻时期、中年时期和老年时期,个人需要在各时期间平衡收入与消费。

  综合其观点,个人养老财务规划既包含对实际收入的评估,又需要对未来消费进行合理预期。最为关键的是,无论实际收入和预期消费如何,通过建立个人储备账户来平衡实际和预期之间的差异,进而获取在有限资源约束条件下的个人养老效用最大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什么样的账户体系能最大程度的满足个人养老财务需求?一言以蔽之,我们需要多支柱、差异化、高水准的个人养老储蓄账户体系。

  何谓多支柱?我国现行的是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国家还建立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进行战略储备。除上述支柱外,仍有多种模式可供探索并提供更为丰富的补充支柱,消费养老、互助养老一个都不能少。

  何谓差异化?各支柱扮演的角色不同,保障水平也应当有所侧重。基本养老提供基本生活保障,补充养老提升保障水平,商业养老优化生存结构。其他支柱养老模式满足多样化需求,全面尊重个人养老诉求。

  何谓高水准?不仅应提升养老保障制度运作的透明度和效率,更应强调对个人使用需求和用户体验的尊重。个人账户体系的建设应贯穿整个生命周期,建立专业运作制度实施高效管理,保障养老资产稳步增值。

  欧美国家已建立成熟的个人账户体系,借鉴其优秀经验并结合国情状况,我们又该如何行动呢?且待后续分享。


(责任编辑: 康博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