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你和家人朋友有没有收到这条提示性短信——“凡以养老服务、养老项目、养老产品、以房养老、养老保险、养老帮扶等为名骗取老年人钱财就是诈骗!全国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办公室”。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不断增加,不法分子也盯上了老年人群体。他们利用老年人辨识能力不强、渴望健康、权益保护能力弱等特点,以销售“养老产品”、代办“养老保险”、提供“养老服务”、宣称“以房养老”、组织“养老旅游”等名义进行诈骗,严重侵害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那么,针对老年人的骗局通常有哪些形式?不法分子是如何一步一步实现诈骗的?老年人要如何警惕和防范此类诈骗套路?如何提高防骗能力?中国经济网汇总了近期公检法披露的典型案例,按照常见的养老诈骗套路,以案说法,深入剖析诈骗手法,守护最美“夕阳红”。

楼楼.jpg

系列一:警惕虚假“养老服务”陷阱

犯罪分子以办理会员卡、预付床位费等名义诱骗老年人缴费,骗取钱财。此类违法犯罪主要表现为利用上门照料、机构托管、提供床位等形式,通过诱骗中老年人签订合同、缴纳会费、购买养老床位、预交养老服务费用等手段,非法占有他人钱财,涉嫌合同诈骗、普通诈骗。

系列二:投资项目“靠谱又赚钱”?别信!

一些不法分子宣称“投资”可获得高额回报,借此骗取老年人钱财。此类违法犯罪主要表现为以投资养老保险项目、投资开办养老院、购买养老公寓、入股养生基地、售后定期返点、高额分红等方式,涉嫌诱骗中老年人参与非法集资或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投资投资.jpg
药药.jpg

系列三:万能“神药”?别被骗子忽悠了

“假白大褂”打着“祖传秘方”“包治百病”的幌子,诈骗老年人钱财。此类违法犯罪主要表现为通过虚假宣传等手段,采取商品回购、寄存代售、消费返利、会议营销、养生讲座等方式,诱骗中老年人购买价格虚高的保健品或者假冒伪劣产品,涉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和普通诈骗。

系列四:“以房养老”骗局骗房又骗钱

不法分子用“以房养老”诱骗老年人。此类违法犯罪主要表现为通过养老形式讲解和推介,诱骗老年人形成房屋产权“倒按揭”消费理念,与中老年人非法签订房产抵押担保的借贷合同或相关协议,诱骗中老年人将抵押房屋获得的资金购买其推介的所谓理财产品,从而进行诈骗或非法集资。
房本房本.jpg
社保卡社保卡.jpg

系列五:代办“养老保险”?当心诈骗

一些犯罪分子利用老年人不了解相关政策规定,以有关系代办、违规办理“养老保险”为名,对老年人实施诈骗犯罪。此类违法犯罪主要表现为不法分子冒充银行、保险机构工作人员以代办“提前退休”“养老保险”等为由,收取中老年人的材料费、好处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受害人交纳的保险金。

系列六:嘘寒问暖胜亲人?实为骗钱

诈骗分子平日对老人嘘寒问暖,培养感情,还隔三岔五看望老人,这令不少受害老人加深了对诈骗分子的信任,甚至还把他们当自家人看待。老年人在遇到来套近乎的陌生人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如果对方自称“亲属”、“朋友”,可先通过电话或当面与其他家庭成员进行核实,尤其是当对方提出转账汇款,或者其他涉及金钱的要求时,要多与家人沟通商量。
鸡蛋鸡蛋.jpg
雨滴雨滴.jpg

系列七:“祈福消灾”?假“大师”真骗钱

不法分子通过搭讪,以“消灾解难”、“看相占卜”、“祈福作法”等借口,骗取老年人信任后再骗取钱财的骗局在各地仍有发生。老年人要破除封建迷信思想,崇尚科学理性观念,提高明辨是非能力,切勿将对生活的美好期盼建立在“求神请仙”之上,切勿相信“作法祛病”、“调运消灾”等迷信说法,自觉抵制封建迷信,谨防上当受骗。一旦发现受骗,应及时报案,勿让犯罪分子逍遥法外。

系列八:投资“藏品”真那么香?别轻信!

诈骗分子抓住老年人想要投资挣钱的心态,打着“文化艺术品交易”等幌子,用无实物交割、承诺代销、约定回购等方式诱骗老年人投资。此类违法犯罪表现为团伙形式作案,使用虚假身份信息,经过专门的话术培训后上岗,虚构涉案物品具有高额收藏价值,出售藏品时以“稀有藏品”“定期返利”“翻倍收益”等为套路,回收藏品时以收取鉴定费、保证金、手续费为借口,使老年人掉入诈骗陷阱。
收藏品拍卖收藏品拍卖.jpg
喜字喜字.jpg

系列九:小心“黄昏恋”变成黄昏骗

部分独身老人缺乏关怀与陪伴,希望通过“黄昏恋”寻找另一半。诈骗分子瞄准这些独身老人进行诈骗。此类违法犯罪主要表现为通过征婚广告、微信朋友圈等虚构自身条件较为优秀、经济条件也较为宽裕的假象,吸引中老年人,让其放松警惕,告诉对方以结婚为目的交往,使中老年人心甘情愿对其进行感情、经济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