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地的2024成绩单:度过债务洪峰期,销售金额腰斩

2025-03-25 15:50 来源:第一财经

  顺利跨过债务“洪峰”的金地,披露了2024年全年的偿债情况。

  3月24日,金地集团(600383.SZ)发布的全年业绩报告显示,2024 年全年,该公司按时足额偿付共约200亿元的公开市场到期债务。

  截至2024年末,金地集团有息负债余额共735亿元,报告期内有息债务余额同比减少20.01%。有息负债中,有超96%为银行借款,债务融资加权平均成本为4.05%,较上一年度下降31个BP。

  报告期末,金地集团的资产负债率为64.8%,扣除合同负债后的资产负债率为59.7%,较上年降低1.6个百分点,净负债率为49.1%,保持着较为稳健的态势。

  此外,金地集团合并口径存续的公司信用类债券中,公司债券余额5.19亿元,无企业债券余额,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余额22亿元,且共有5.59亿元公司信用类债券在2025年 4至12月内到期或回售偿付,债务压力已大幅减轻。

  其中一笔中期票据“20金地MTN001B”将于4月3日进行本息兑付,债券余额为5亿元,本期应偿付本息金额合计约51775万元。

  在资本市场上凭借自身努力守住了信用,但受制于房地产行业现状,金地集团全年业绩表现仍未能免于陷入亏损境地。

  报告期内,金地集团实现营业收入753.44亿元,同比下降约23%;房地产项目结算面积395.96万平米,结算收入600.26亿元,同比下降超29%;房地产业务结算毛利率为14.11%,同比下降超2个百分点。

  同期,金地集团实现归母净利润为-61.15亿元,较上年下降超788%。金地集团表示,净利润下滑主要原因是近年公司销售规模下降,2024年开发业务结转规模和结算毛利率下降;同时,该公司根据市场情况动态调整经营及销售策略,加大去化力度,基于谨慎性原则对部分资产计提减值。

  分区域来看,营收贡献最大的华东地区全年实现收入超201亿元,同比降幅也是五个区域中最大的,约为49.95%;营收贡献第二的北方区域,实现营收约189亿元,同比降幅超2成,毛利率却提高了2.06个百分点至15.4%;营收贡献第三的华南地区实现收入超136亿元,同比降幅较小,仅8.3%,但毛利率却大幅下降4.65个百分点至18.43%,是各区域中降幅最大的。

  在住宅开发销售业务方面,2024年全年,金地集团实现签约面积471.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6.25%;实现签约金额685.1亿元,同比下降55.39%。

  截至2024年末,金地集团的总土地储备约2916万平方米,权益土地储备约1245 万平方米,其中,一、二线城市占比约77%。

  近年来,金地集团将确保现金流安全作为首要任务,自2022年开始缩减土地投资,新开工和竣工面积亦逐年下降。

  根据经营调度安排,金地集团计划2025年新开工面积12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468万平方米。未来公司将继续坚持安全审慎原则,根据市场情况和自身资源情况,择机进行投资拓展工作,并合理安排新开工和竣工计划。

  事实上,金地集团已在近期重启了公开市场拿地,先是1月份在杭州的第二次土拍上,以1.86亿元的总价拿下了临平区老城地块;2月份又在上海联合厦门国贸、星狮地产拿下了松江新城西区地块,成交总价8.15亿元。

  业内认为,当前金地集团度过偿债高峰,现金流压力有所缓解,经营将重新步入正轨;同时,在公开市场拿地,也是源于此前项目已有较多去化,有补仓的需求。

  此外,在代建业务方面,金地集团也持续发展,2024年开拓了南京、武汉、苏州等新市场,同时在深圳、西安、杭州、天津等城市区域持续深耕,在保障房、人才公寓、产业园、企业总部、存量更新、市政工程等多个业态类型上均有落地成果。截至报告期末,该公司代建业务已布局全国超60座城市,累计签约管理面积达3831万平方米。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何潇)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2025股市 > 股市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金地的2024成绩单:度过债务洪峰期,销售金额腰斩

2025年03月25日 15:50    来源: 第一财经    

  顺利跨过债务“洪峰”的金地,披露了2024年全年的偿债情况。

  3月24日,金地集团(600383.SZ)发布的全年业绩报告显示,2024 年全年,该公司按时足额偿付共约200亿元的公开市场到期债务。

  截至2024年末,金地集团有息负债余额共735亿元,报告期内有息债务余额同比减少20.01%。有息负债中,有超96%为银行借款,债务融资加权平均成本为4.05%,较上一年度下降31个BP。

  报告期末,金地集团的资产负债率为64.8%,扣除合同负债后的资产负债率为59.7%,较上年降低1.6个百分点,净负债率为49.1%,保持着较为稳健的态势。

  此外,金地集团合并口径存续的公司信用类债券中,公司债券余额5.19亿元,无企业债券余额,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余额22亿元,且共有5.59亿元公司信用类债券在2025年 4至12月内到期或回售偿付,债务压力已大幅减轻。

  其中一笔中期票据“20金地MTN001B”将于4月3日进行本息兑付,债券余额为5亿元,本期应偿付本息金额合计约51775万元。

  在资本市场上凭借自身努力守住了信用,但受制于房地产行业现状,金地集团全年业绩表现仍未能免于陷入亏损境地。

  报告期内,金地集团实现营业收入753.44亿元,同比下降约23%;房地产项目结算面积395.96万平米,结算收入600.26亿元,同比下降超29%;房地产业务结算毛利率为14.11%,同比下降超2个百分点。

  同期,金地集团实现归母净利润为-61.15亿元,较上年下降超788%。金地集团表示,净利润下滑主要原因是近年公司销售规模下降,2024年开发业务结转规模和结算毛利率下降;同时,该公司根据市场情况动态调整经营及销售策略,加大去化力度,基于谨慎性原则对部分资产计提减值。

  分区域来看,营收贡献最大的华东地区全年实现收入超201亿元,同比降幅也是五个区域中最大的,约为49.95%;营收贡献第二的北方区域,实现营收约189亿元,同比降幅超2成,毛利率却提高了2.06个百分点至15.4%;营收贡献第三的华南地区实现收入超136亿元,同比降幅较小,仅8.3%,但毛利率却大幅下降4.65个百分点至18.43%,是各区域中降幅最大的。

  在住宅开发销售业务方面,2024年全年,金地集团实现签约面积471.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6.25%;实现签约金额685.1亿元,同比下降55.39%。

  截至2024年末,金地集团的总土地储备约2916万平方米,权益土地储备约1245 万平方米,其中,一、二线城市占比约77%。

  近年来,金地集团将确保现金流安全作为首要任务,自2022年开始缩减土地投资,新开工和竣工面积亦逐年下降。

  根据经营调度安排,金地集团计划2025年新开工面积12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468万平方米。未来公司将继续坚持安全审慎原则,根据市场情况和自身资源情况,择机进行投资拓展工作,并合理安排新开工和竣工计划。

  事实上,金地集团已在近期重启了公开市场拿地,先是1月份在杭州的第二次土拍上,以1.86亿元的总价拿下了临平区老城地块;2月份又在上海联合厦门国贸、星狮地产拿下了松江新城西区地块,成交总价8.15亿元。

  业内认为,当前金地集团度过偿债高峰,现金流压力有所缓解,经营将重新步入正轨;同时,在公开市场拿地,也是源于此前项目已有较多去化,有补仓的需求。

  此外,在代建业务方面,金地集团也持续发展,2024年开拓了南京、武汉、苏州等新市场,同时在深圳、西安、杭州、天津等城市区域持续深耕,在保障房、人才公寓、产业园、企业总部、存量更新、市政工程等多个业态类型上均有落地成果。截至报告期末,该公司代建业务已布局全国超60座城市,累计签约管理面积达3831万平方米。

 

(责任编辑:何潇)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