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申购:汇通控股

2025-02-21 09:12 来源:中国经济网

  合肥汇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保荐机构(主承销商):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发行情况: 

  公司简介: 

  汇通控股从事汽车造型部件和汽车声学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汽车车轮总成分装业务。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市场开拓,已与比亚迪汽车、奇瑞汽车、东南汽车、长城汽车、江淮汽车、蔚来汽车、大众汽车(安徽)等整车生产企业建立了一级配套合作关系。 

  截至招股意向书出具之日,汇通集团持有公司54,600,181股股份,占公司股本总额的57.7643%,为公司的控股股东。陈王保直接持有公司17,963,400股股份,占公司股本总额的19.0044%;同时通过汇通集团、保泰利和合肥持盈分别间接控制公司57.7643%、9.7648%和5.8241%股份,据此,陈王保合计控制公司92.3576%表决权。陈王保在公司担任董事长及总经理职务,对公司日常生产运行及决策起决定性作用,因此,陈王保系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截至招股意向书签署日,王永秀为陈王保配偶,通过汇通集团间接持有公司股份5.7764%股份;陈方明为陈王保弟弟,在公司担任董事,直接持有公司2.7158%股权,通过保泰利及合肥持盈分别间接持有汇通控股0.3477%股份和3.5806%股份。2023年5月29日,陈王保与王永秀、陈方明签署了《一致行动协议》。 

  汇通控股于2025年2月13日披露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招股意向书显示,公司拟募集资金81,025.98万元,分别用于汽车饰件扩产建设项目、汽车车轮总成分装项目、数字化及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汇通控股于2025年2月20日披露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发行公告显示,公司本次募投项目预计使用募集资金金额为81,025.98万元。按本次发行价格24.18元/股和3,150.7704万股的新股发行数量计算,若本次发行成功,预计公司募集资金总额为76,185.63万元,扣除发行费用约8,329.59万元(不含增值税、含印花税)后,预计募集资金净额约为67,856.04万元(如有尾数差异,为四舍五入所致)。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田云绯)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2025股市 > 股市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今日申购:汇通控股

2025年02月21日 09:12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合肥汇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保荐机构(主承销商):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发行情况: 

  公司简介: 

  汇通控股从事汽车造型部件和汽车声学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汽车车轮总成分装业务。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市场开拓,已与比亚迪汽车、奇瑞汽车、东南汽车、长城汽车、江淮汽车、蔚来汽车、大众汽车(安徽)等整车生产企业建立了一级配套合作关系。 

  截至招股意向书出具之日,汇通集团持有公司54,600,181股股份,占公司股本总额的57.7643%,为公司的控股股东。陈王保直接持有公司17,963,400股股份,占公司股本总额的19.0044%;同时通过汇通集团、保泰利和合肥持盈分别间接控制公司57.7643%、9.7648%和5.8241%股份,据此,陈王保合计控制公司92.3576%表决权。陈王保在公司担任董事长及总经理职务,对公司日常生产运行及决策起决定性作用,因此,陈王保系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截至招股意向书签署日,王永秀为陈王保配偶,通过汇通集团间接持有公司股份5.7764%股份;陈方明为陈王保弟弟,在公司担任董事,直接持有公司2.7158%股权,通过保泰利及合肥持盈分别间接持有汇通控股0.3477%股份和3.5806%股份。2023年5月29日,陈王保与王永秀、陈方明签署了《一致行动协议》。 

  汇通控股于2025年2月13日披露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招股意向书显示,公司拟募集资金81,025.98万元,分别用于汽车饰件扩产建设项目、汽车车轮总成分装项目、数字化及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汇通控股于2025年2月20日披露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发行公告显示,公司本次募投项目预计使用募集资金金额为81,025.98万元。按本次发行价格24.18元/股和3,150.7704万股的新股发行数量计算,若本次发行成功,预计公司募集资金总额为76,185.63万元,扣除发行费用约8,329.59万元(不含增值税、含印花税)后,预计募集资金净额约为67,856.04万元(如有尾数差异,为四舍五入所致)。

(责任编辑:田云绯)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