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林微纳董高等拟减持 2021上市2募资共10亿1年1期亏

2025-01-14 10:23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14日讯 和林微纳(688661.SH)昨晚发布股东及董监高减持股份计划公告。 

  因自身资金需求,董事、副总经理、研发中心负责人钱晓晨计划根据市场情况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的方式减持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不超过1,500,000股,拟减持股份数量占公司当前总股本的比例不超过1.28%。 

  因自身资金需求,董事马洪伟计划根据市场情况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的方式减持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不超过400,000股,拟减持股份数量占公司当前总股本的比例不超过0.34%。 

  因自身资金需求,公司股东苏州和阳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计划根据市场情况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的方式减持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不超过737,800股,拟减持股份数量占公司当前总股本的比例不超过0.63%。公司董事长骆兴顺作为苏州和阳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普通合伙人,不参与本次减持。 

  上述股东减持期间为公告披露15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减持价格将根据减持时的市场价格确定;若在减持计划实施期间公司发生送股、资本公积转增股本、配股等股份变更事项的,将根据相关规定对拟减持数量和比例进行调整。 

  截止报告披露日,公司股东钱晓晨持有公司股份数量为10,140,0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8.68%;股东马洪伟持有公司股份数量为6,466,24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53%;股东苏州和阳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有公司股份数量为6,240,0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34%。以上股份为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前取得的股份(含上市以来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取得的股份)及董事集中竞价交易增持取得的股份,均为无限售流通股。 

  和林微纳于2021年3月29日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发行数量为2000万股,发行价格为17.71元/股,保荐机构为华兴证券有限公司,保荐代表人为吴柯佳、朱权炼。 

  和林微纳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为3.54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为3.12亿元。和林微纳最终募集资金净额比原计划少1530.03万元。和林微纳2021年3月23日披露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拟募集资金3.27亿元,其中,1.41亿元用于微机电(MEMS)精密电子零部件扩产项目,7619.65万元用于半导体芯片测试探针扩产项目,1.10亿元用于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和林微纳上市发行费用为4224.25万元,其中保荐机构华兴证券有限公司获得保荐承销费用3164.53万元。 

  和林微纳首次公开发行的跟投机构为华兴证券另类投资子公司华兴证券投资有限公司,跟投的股份数量为公开发行股份的5%,即100万股,跟投金额1771.00万元,限售期为24个月。 

  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同意苏州和林微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证监许可[2022]1105号)文件核准,公司向特定投资者发行人民币普通股股票9,874,453股,发行价为每股70.89元,募集资金总额人民币699,999,973.17元,扣除发行费用(不含税)10,481,485.32元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689,518,487.85元。 

  经计算,和林微纳两次募集资金合计10.54亿元。 

  2023年,和林微纳实现营业收入28,574.83万元,同比减少0.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93.91万元,上年同期为3,812.98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553.05万元,上年同期为2,440.31万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105.72万元,上年同期为6,769.04万元。

  

  2024年前三季度,和林微纳实现营业收入37,363.89万元,同比增长104.9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59.62元,上年同期为-2,236.59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892.66万元,上年同期为-3,459.70万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526.49万元,上年同期为-3,881.93万元。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华青剑)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2025股市 > 股市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和林微纳董高等拟减持 2021上市2募资共10亿1年1期亏

2025年01月14日 10:23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14日讯 和林微纳(688661.SH)昨晚发布股东及董监高减持股份计划公告。 

  因自身资金需求,董事、副总经理、研发中心负责人钱晓晨计划根据市场情况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的方式减持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不超过1,500,000股,拟减持股份数量占公司当前总股本的比例不超过1.28%。 

  因自身资金需求,董事马洪伟计划根据市场情况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的方式减持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不超过400,000股,拟减持股份数量占公司当前总股本的比例不超过0.34%。 

  因自身资金需求,公司股东苏州和阳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计划根据市场情况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的方式减持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不超过737,800股,拟减持股份数量占公司当前总股本的比例不超过0.63%。公司董事长骆兴顺作为苏州和阳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普通合伙人,不参与本次减持。 

  上述股东减持期间为公告披露15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减持价格将根据减持时的市场价格确定;若在减持计划实施期间公司发生送股、资本公积转增股本、配股等股份变更事项的,将根据相关规定对拟减持数量和比例进行调整。 

  截止报告披露日,公司股东钱晓晨持有公司股份数量为10,140,0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8.68%;股东马洪伟持有公司股份数量为6,466,24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53%;股东苏州和阳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有公司股份数量为6,240,0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34%。以上股份为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前取得的股份(含上市以来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取得的股份)及董事集中竞价交易增持取得的股份,均为无限售流通股。 

  和林微纳于2021年3月29日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发行数量为2000万股,发行价格为17.71元/股,保荐机构为华兴证券有限公司,保荐代表人为吴柯佳、朱权炼。 

  和林微纳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为3.54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为3.12亿元。和林微纳最终募集资金净额比原计划少1530.03万元。和林微纳2021年3月23日披露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拟募集资金3.27亿元,其中,1.41亿元用于微机电(MEMS)精密电子零部件扩产项目,7619.65万元用于半导体芯片测试探针扩产项目,1.10亿元用于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和林微纳上市发行费用为4224.25万元,其中保荐机构华兴证券有限公司获得保荐承销费用3164.53万元。 

  和林微纳首次公开发行的跟投机构为华兴证券另类投资子公司华兴证券投资有限公司,跟投的股份数量为公开发行股份的5%,即100万股,跟投金额1771.00万元,限售期为24个月。 

  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同意苏州和林微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证监许可[2022]1105号)文件核准,公司向特定投资者发行人民币普通股股票9,874,453股,发行价为每股70.89元,募集资金总额人民币699,999,973.17元,扣除发行费用(不含税)10,481,485.32元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689,518,487.85元。 

  经计算,和林微纳两次募集资金合计10.54亿元。 

  2023年,和林微纳实现营业收入28,574.83万元,同比减少0.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93.91万元,上年同期为3,812.98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553.05万元,上年同期为2,440.31万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105.72万元,上年同期为6,769.04万元。

  

  2024年前三季度,和林微纳实现营业收入37,363.89万元,同比增长104.9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59.62元,上年同期为-2,236.59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892.66万元,上年同期为-3,459.70万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526.49万元,上年同期为-3,881.93万元。

  

  

 

 

 

(责任编辑:华青剑)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