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族网络跌超6%《三体》动画播放量破亿为何带不动股价?

2022-12-13 17:24 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熊英英 

  12月10日11时,备受关注的《三体》动画正式开播,截至当晚9点,播放量突破1亿,相关话题也登上微博热搜。《三体》动画改编自刘慈欣创作的同名科幻小说,由哔哩哔哩、三体宇宙和艺画开天联合出品。记者注意到,动画片尾字幕显示,总出品人为陈睿,总策划为游族网络已故董事长林奇。 

  当初,林奇以1.2亿高价买下《三体》版权,并成立三体宇宙对其进行IP运营及开发。2020年12月,林奇逝世,《三体》影视化何去何从也一度引发业界讨论。 

  如今时隔两年,《三体》动画终于迎来首播,但却未能带动游族网络股价上涨。12月12日,游族网络开盘下跌,截至当日收盘跌6.16%,报8.99元/股。

  《三体》动画开播首日播放量破亿(图据动画官方微博) 

  《三体》动画口碑两极分化 

  游族网络今日跌超6% 

  《三体》动画采用番剧形式,每集时长约30分钟,一共15集,在动画番剧中已经算是大体量。哔哩哔哩副总裁张圣晏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三体》动画从前期筹备到制作定档花费了5年时间,资金投入也是B站目前量级最大的动画项目。 

  从播出效果看,目前该动画在B站播放量已超1.3亿,足见其受关注程度,但口碑上却是两极分化明显。网友吐槽的点主要集中在“建模拉垮”“台词尴尬且僵硬”等方面,甚至一度将“三体建模丑”相关话题送上热搜。但也有原著党认为剧情改编符合预期,人物塑造还原度很高。 

  虽然观众评价褒贬不一,但动画在招商方面却颇为成功。目前已有长安汽车、暗影精灵、Rokid、南孚电池4个片头广告,其中长安汽车为独家冠名,同时剧中还有不少植入广告。此外,B站还设置了用户观看权限,首集免费,第2-4集大会员抢先观看1集,第5集起大会员专享,试图借此拉动会员数量增长。 

  对此,互联网行业分析师张书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三体》在国内已经完成了从科幻迷到普通受众的破圈,对其抱有期待和情怀的粉丝群体以亿为单位,在如此期待之下,开播收获巨量播放和出现口碑两极化,在所难免。同样,其商业上的拓展,也由于IP的巨大价值而很容易达成,且结合三体IP来进行衍生,其传播有效性和转换率都有保障。 

  资本市场对此也迅速做出反应。12月8日,《三体》动画官方微博官宣定档,受此消息带动,哔哩哔哩港股大涨22%,美股涨8.59%,游族网络同样连续两天明显上涨。 

  而在12月12日,《三体》开播后首个交易日,哔哩哔哩港股开盘一度涨超10%,但随后回落,最终收盘微跌0.25%,游族网络则在开盘后一路下跌,最终收跌6.16%。 

  游族仅有《三体》游戏开发授权 

  预计未来3-5年陆续推向市场 

  对于游族网络今日股价表现,张书乐也并不意外。“但凡有非游族主导出品的《三体》消息,对于一直在三体的影视、游戏上跳票的游族网络来说,都是负面。”对游族网络来说,最有效的提振业绩的方式,依然是自己主导开发三体IP。 

  事实上,游族网络与《三体》的关系,最早要追溯至2014年。这一年,游族网络正式上市,同年成立游族影业,并宣布要投资12亿元拍摄六部《三体》电影。同时,《三体》的网剧、手游、页游、动画、话剧、周边等一系列产品也已进入开发阶段。 

  据媒体报道,电影第一部由宋春雨担任编剧,张番番执导,此时《三体》版权也在二人手中。影片于2015年3月18日正式开机,8月即宣布杀青,此后便进入了漫长的后期制作,至今没有下文。一直到2018年,林奇从宋春雨夫妇手中高价买下《三体》版权,并成立三体宇宙继续其IP运营及开发。 

  三体宇宙官网显示,公司是三体IP除图书出版外的全球、独家、永久版权方。目前《三体》系列英文剧集已由奈飞开发制作,第一季已于2022年杀青。中文剧集由企鹅影视、三体宇宙、灵河文化联合出品,影片于去年底和今年6月发布了两支预告片,但并未公布播出时间。 

  但这些似乎都与游族网络关系不大。天眼查显示,三体宇宙实控人是上海游族科技集团,公司大股东为林奇的子女,游族网络并不直接持有三体宇宙股权,仅获得授权开发《三体》系列游戏。 

  至于游戏开发进展,11月25日,游族网络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复称,公司正在进行的《三体》系列IP游戏开发,预计将于未来3-5年陆续推向市场。 

  从财报来看,游族网络确实迫切需要新游戏来提振业绩。公司2022年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4.62亿元,同比下降41.87%;实现归母净利润0.74亿元,同比下降79.1%。

(责任编辑:何潇)

查看余下全文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游族网络跌超6%《三体》动画播放量破亿为何带不动股价?

2022年12月13日 17:24    来源: 封面新闻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