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企业“第二增长曲线”在哪
对于一些互联网企业来说,这个冬天有点冷。近段时间,互联网公司2021年三季报密集发布,腾讯三季度营收增速降至2004年上市以来最低水平,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营收和净利润增速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数字经济诞生以来,我国始终支持和鼓励科技互联网企业创新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但随着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一些互联网平台经济逐步演变成了“垄断经济”,不仅危害消费者权益,而且会抑制企业创新,推高市场成本。监管旨在规范行业发展,维护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是正常的市场环境治理,并非针对资本或特定行业、企业,是为了让企业更有活力地前行。
过去互联网企业更多注重商业模式创新,通过资本助力,迅速做大规模,再通过流量变现。单一的商业模式引发了对流量的过度追逐,进而带来了市场无序增长等问题。强监管下,“阵痛”不可避免,但更多是机遇。真正拥有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向善,不断创造经济和社会双重价值的企业,会不断走向欣欣向荣。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打铁还要自身硬,要积极寻求新的发展方式,不断提升创新研发能力,打开“第二增长曲线”。同时,还要主动承担更多社会责任,推动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
当前,网络安全已成为任何一个企业不可逾越的“红线”。过去很多企业缺乏维护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的意识。作为众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方和收集、处理、再利用机构,互联网企业无论在哪里上市、如何经营,都必须确保国家网络安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以及个人信息安全。在新的网络安全战略下,企业要建立网络安全全局观,不断强化行业自律,逐步完善数据安全治理体系,探索数据安全合规发展之路。
(责任编辑:蒋柠潞)
延伸阅读
|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