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概念股悲喜录:吹尽狂沙 谁是真金
在股票行情软件中搜索碳中和概念股,50多家上市公司跃入眼帘。最近两个多月,碳中和概念迅速蹿红,多家上市公司股价演绎了一出出大涨大跌的悲喜剧。
2月26日至3月16日,开尔新材股价大涨132.69%。3月17日,深交所下发关注函。公司回复称,无任何产品或系统涉及对二氧化碳的直接中和或净化,与碳中和无直接关联性;自今年碳中和概念升温以来,针对该概念,未发布任何迎合或擦边性质公告,目前未筹划任何相关重大事项。随后,从3月22日到4月29日,该股最大跌幅达43.94%。一些高位追进的散户经过一番煎熬后只能选择割肉出局。
开尔新材并非孤例。今年2月初至4月29日,维尔利先是快速上涨44%,之后持续下跌逾24%;首航高科一路上涨110%后调头向下,短期跌幅达30%以上……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理念日益普及,资本市场上相关标的遭资金短期爆炒,有的完全是资金一厢情愿的行为;有的则是上市公司明示或暗示自己拥有或即将介入碳中和相关业务,吸引资金追捧,使得股价出现异常波动。
业内人士指出,碳中和概念“烫手”,但板块之中鱼龙混杂,投资者需睁大眼睛明辨谁是真正受益股。从陆续公布的碳中和有关意见和行业、区域规划看,节能减排将成为碳中和领域重要“赛道”,而光伏、风电、核电等新能源市场将借此打开更广阔空间。
节能减排将成重要“赛道”
四川广安市,在广安爱众电力调度中心巨大的屏幕上,清晰显示着终端状态监控、行业用能占比等数据。这是该公司打造的多表合一监控大数据云平台。通过“晒账单”“争排位”等方式,广安爱众希望引导客户主动节能。广安爱众董事长张久龙说,作为能源供给运营商,公司力争在碳中和方面有所作为。
顶层设计为节能减排提供了充分的“安全垫”。今年1月,生态环境部公布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并印发配套的配额分配方案和重点排放单位名单。这意味着全国碳市场发电行业第一个履约周期正式启动。
中办、国办日前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根据《意见》,到2025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制度框架初步形成,到2035年完善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全面建立,健全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探索碳汇权益交易试点。
业内人士认为,一系列规范意见的出台有利于高排放企业通过节能减排技术降低碳排放,可再生能源企业将受益于自愿核证机制的推广,通过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交易实现企业价值重估。
区域、行业相关规范与细化方案的制定也在紧锣密鼓推进之中。“北京、山东、广东等地正加紧撰写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有关部门在就管理条例征求意见,提出要逐步扩大碳排放配额的有偿分配比例,金融管理部门将配合相关部门参与碳市场的管理,全国碳市场建设步伐加速。”清华海峡研究院环境大数据中心副主任张盟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一些企业前期培育的项目,在当前形势下凸显出可观的价值。清新环境2019年12月收购了天壕环境旗下18个余热发电项目。“2020年18个余热发电项目节约标煤约32万吨,折算减排二氧化碳约80万吨。”清新环境总裁李其林说,工业余热利用并非直接进行碳捕集,但对于节能降碳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有明确计量方法的减碳手段包括森林碳汇、光伏、风电等。节能本身就可以带来经济效益,一旦相关标准建立,对应的碳减排量也可以创造价值。
碳排放交易的基础是排放量的计算和确认。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不断推进,在线监测系统需求将快速释放。碳排放交易涉及政府与企业相关核算数据,相关排放规划的实施、管理会带来巨大商机。
新能源发展空间广阔
通过增加碳排放成本,引导能源结构转换,光伏、风电、核电等新能源市场将打开更大发展空间。
张久龙称,广安爱众将通过参股、并购或自建等方式,储备一些光伏和风电项目,实现能源供给的多能互补、综合性调整。同时,旗下售电公司会积极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尽可能购买和消纳清洁能源,帮助企业积极参与光伏能源建设。
随着碳中和及平价上网的推行,光伏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通威股份副董事长严虎表示,光伏行业长期处于产能过剩状态,但有效产能不会过剩。平价上网加速淘汰落后产能,成本更低、质量更好的优质产能为公司带来更强的核心竞争力。
协鑫集成总裁张坤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去年公司光伏组件业务面临上游涨价等压力,生产成本增加,毛利下降。同时,生产基地部分产能老旧。公司顺应行业发展趋势,主动淘汰落后产能,加速大尺寸产品改造及合肥基地建设。目前大尺寸组件及电池制造产能均在不断优化,组件环节的综合成本持续下降。
今年以来,多晶硅、电池片等制造企业大规模扩产。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一季度,多晶硅端的扩产规模达44.5万吨,投资金额超270亿元;去年硅片端的扩产规模超300吉瓦,2021年以来扩产步伐继续迈进。
根据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030年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占比要从20%升至25%,风电、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规模达12亿千瓦以上。风、光为主的可再生能源电力电量将大幅增加。
风电、光伏发电装机扩容目标明确,上游设备制造企业积极转型,应对能源结构变化。东方电气董秘龚丹说,公司将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以风电、光伏、核电为主的新能源产业。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4月发布的《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1》蓝皮书指出,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预计核能将保持较快发展态势。中国自主三代核电会按照每年6台至8台的核准节奏实现批量化发展。“公司将加快核电主设备产品的研制和产业链延伸,研究核乏燃料的储存、处理等。”龚丹认为,核电产业未来会持续发展。
辨真伪需把握投资逻辑
在“乱花迷眼”的概念炒作氛围中,如何精准直击碳达峰、碳中和的真正受益标的,让投资获得收益而不是被莫名其妙“割韭菜”?有关专家认为,关键要把握住清晰的投资逻辑。
巨泽投资董事长马澄认为,判断碳交易的受益逻辑,主要在于碳排放指标的转让交易和碳捕捉环节,即企业的碳排放指标是否有剩余,可以在碳排放市场交易。而碳排放较多的企业会想办法减少排放,进而改造工艺流程或设备,增加碳捕捉。
对于碳中和概念的炒作,马澄认为,一些蹭热点、业绩没有实质增长的公司股价上涨不具持续性,而通过碳交易体现业绩的公司将持续受益。
碳中和助推我国能源结构向低碳转型的同时,将加快传统制造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金公司认为,在钢铁行业从粗放式发展向绿色低碳和高质量发展转型过程中,我国将逐步建立以碳排放、污染物排放及能耗总量为依据的引导机制,行业将由纯粹的成本竞争转向综合实力的竞争,龙头钢企将凭借成本及绿色制造优势不断扩张规模,持续提升盈利能力,而效率低下的钢企则面临高昂环保成本及产量严重受限的双重挤压,且难以通过大额的资本开支升级环保设备,最终将退出市场。钢铁行业在优胜劣汰中加速走向集中,龙头企业“马太效应”逐渐显现。
宝钢股份董秘王娟称,碳达峰、碳中和会改变钢铁行业现状。未来,钢企的碳成本上升,行业、区域、细分领域龙头可能在竞争中受益,而部分竞争力较弱的钢企会承受更大成本压力,甚至面临市场出清的风险。宝钢股份将积极应对,进行相关技术的投资、研发和储备。“如果缺乏长远的碳中和战略,只是消极地购买碳排放份额,迟早会被高昂的碳成本压垮,遭市场淘汰。”王娟说。
(责任编辑:蒋柠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