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纬锂能原参股公司股权变动 美国监管“加码”下或赴港上市
本报记者 张文湘
9月16日晚间,亿纬锂能发布公告称,公司与思摩尔(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摩尔公司”)签署协议,以4.11亿元的价格,向其转让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麦克韦尔”)35.67%的股权。转让完成后,公司不再直接持有麦克韦尔股权。
亿纬锂能同时宣布,公司全资孙公司EVE BATTERYINVESTMENT LTD.(以下简称“EBIL公司”)已签署协议,认购Smoore InternationalHoldings Limited(以下简称“SIHL公司”) 37.55%的股权。而思摩尔公司正是SIHL公司的全资孙公司,在收购SIHL股份后,亿纬锂能实现对麦克韦尔的间接持股。
此番变动引发业内关注。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有传闻称麦克韦尔将赴港上市,而亿纬锂能也曾对外表示麦克韦尔正在进行“红筹重组”。亿纬锂能董秘林辉硕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麦克韦尔是要上市,但具体去哪上市,时机成熟时会披露,届时以正式披露的内容为准”。
麦克韦尔或登陆港交所
作为电子烟行业的代表性企业,麦克韦尔成立于2009年9月份,并于2015年12月份在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2019年1月10日,麦克韦尔召开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在新三板终止挂牌的议案。麦克韦尔称,公司拟筹划“在其他证券交易所上市”。今年6月5日,麦克韦尔宣布在新三板终止挂牌。彼时有消息称,麦克韦尔拟赴港上市。
而亿纬锂能今年9月11日发布的一则公告,则让投资者对麦克韦尔的上市地点有了进一步的猜想。彼时亿纬锂能公告称,麦克韦尔拟引入新投资者,新投资者将以等值于人民币5765万元的价格,认购麦克韦尔新增注册资本,获得麦克韦尔增资完成后5%的股权,公司放弃本次对麦克韦尔增资的同比例优先认购权。上述增资完成后,亿纬锂能持有麦克韦尔的股权比例由37.55%变更为35.67%。
亿纬锂能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上解释称,放弃优先购买权,是公司两步走红筹重组的第一步,即引进外资第三方,成立合资公司,原股东的境内持股等比例稀释。而红筹重组的第二步,是当麦克韦尔100%股权被境外上市主体收购时,麦克韦尔增资的5%股权会在境外的上市主体被还原,不会导致原境内持股比例被稀释的情况,上述引进外资第三方,为红筹重组的必要步骤之一,不存在损害中小股东权益的情况。
而在9月16日晚间,亿纬锂能再度发布公告,在签署多个协议后,亿纬锂能对麦克韦尔的持股情况已经变为间接持股。亿纬锂能表示,此举公司是综合考虑麦克韦尔的发展需要、自身发展规划而做出的谨慎决策。
“中国香港是禁止电子烟的,但这可能不会影响电子烟企业在港交所上市,按我们的理解,亿纬锂能的上述表述,实际上是相当于麦克韦尔表明要在港股上市了。”一位资深港股从业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电子烟监管趋严
日前,据相关报道称,9月15日,美国纽约州宣布禁止销售调味电子烟。此前,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就已宣布,其下属机构将在未来数周内出台规定,禁止销售非烟草味的电子烟产品,以控制青少年吸电子烟的趋势。美国相关政策的出台,对国内涉足电子烟行业的公司也造成了冲击。9月12日及9月16日两个交易日内,亿纬锂能股价下跌12.49%。
“电子烟对健康是有危害的,长期来说这会成为各个国家的共识,肯定会引起很多国家的关注和重视,条件和时机成熟的话,会出台一些约束或禁止的规定,整体来说严监管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趋势。” 深圳市控烟协会副会长庄润森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电子烟国标的事情说了很久了,但行业标准的出台,需要行业发展得比较成熟,目前电子烟行业,没有哪一家企业是在引领潮流的,行业整体的发展方向还不明晰。”深圳某电子烟企业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近年来,麦克韦尔业绩高速发展,对亿纬锂能业绩起到重要的支撑。业绩高速增长的同时,麦克韦尔对美国市场形成了较强的“依赖”,2017年,麦克韦尔境外销售占比为87.78%,其在公开转让说明书中提到,海外销售绝大部分销往美国。
也因此,近期美国相关政策的变化是否会对其造成影响,引发投资者关注。
对此,亿纬锂能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回应称,FDA并非禁止电子烟,只是考虑暂时不许销售非烟草口味的电子烟,短期来看,麦克韦尔在美销售的小烟pods类产品有一些影响,但长期来看影响不大,美国客户已经在积极筹备提交FDA申请,FDA和公共卫生部已经明确电子烟减害属性,保留电子烟作为替代吸烟的减害产品,开放政策上不会有变化。
同时其表示,亿纬锂能只为几家大型国际烟草公司的电子雾化器生产电池,不涉及电子烟的制造和销售,上半年公司用于电子雾化器的锂离子电池销售额占当年销售额比例约为8%,相关政策变化对公司影响有限。
(责任编辑:魏京婷)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