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手抖”错将买入当卖出 渝三峡A套现戛然而止
因为减持期间出现“乌龙指”,构成短线交易,渝三峡A(000565,SZ)不得不提前终止了减持北陆药业的计划。
8月2日下午,渝三峡A公告称,由于在减持北陆药业股份的过程中工作人员操作失误,将“卖出”操作成“买入”,虽发现问题及时撤单,仍为时已晚,导致错误买入4500股。而根据相关法律关于禁止短线交易的规定,本次短线交易行为导致公司在行为发生之日起6个月内,不能再卖出北陆药业股票,故渝三峡A提前终止本次减持计划。
减持期间现“乌龙指”
北陆药业于2009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今年3月21日,渝三峡A公告称,拟以集中竞价、大宗交易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减持北陆药业公司股份不超过970万股。在宣布减持前,渝三峡A持有北陆药业无限售流通股4500万股,占北陆药业总股本的9.2%。
不过,8月1日,渝三峡A的减持计划不得不提前终止。渝三峡A公告称,8月1日,公司在以9.23元/股一笔卖出1.92万股后,继续实施减持操作时,由于工作人员操作失误,将一笔“卖出”1万股指令误操作成“买入”1万股,及时发现后立即撤单,但仍导致错误买入成交4500股(5500股撤单成功)。
渝三峡A这笔错误买入的4500股北陆药业股份,成交价格为9.24元/股,买入股票成交金额为4.16万元,发现操作失误后,公司立即停止了交易。
但根据《证券法》及深交所的相关规定,上述买入北陆药业股票行为构成了短线交易。渝三峡A称,经公司自查,上述短线交易行为发生在公司减持计划期间,不具有短线交易的主观故意,也不存在因获悉内幕信息而交易北陆药业股票的情况。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自6月17日开始,截至8月1日,渝三峡A已累计减持北陆药业股票达454万股,占北陆药业总股本的比例为0.928%。其中,7月29日、7月30日渝三峡A减持数分别高达175.75万股和124.52万股。
提前终止减持
按照渝三峡A的说法,虽然“买入”股份不具有主观故意,但确实也构成了短线交易,违反了《证券法》的相关规定。对此,公司决定提前终止减持计划,并在上述短线交易行为发生之日起6个月内,不再买卖北陆药业股票。
不过,根据目前渝三峡A的减持情况来看,已减持的454万股股票,在预计扣除成本和相关交易税费后,可增加公司净利润约2830万元。2019年一季度,渝三峡A的净利润为1152.47万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不仅仅是渝三峡A,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因“乌龙指”构成短线交易的案例时有发生。记者通过Wind检索发现,据不完全统计,仅刚刚过去的7月,先后就有元祖股份、和邦生物、科森科技、天邦股份等上市公司,因为股东减持时出现“乌龙指”而发布了公告。
7月12日,和邦生物的股东和邦集团在减持公司股份时,在连续交易下单时将一笔股票卖出误操作为股票买入,造成买入公司股份25.5万股,成交价格2.00元/股,成交金额51万元。
今年7月23日,天邦股份持股5%以上的股东吴天星原本计划减持上市公司股份,却误买入5300股天邦股份股票,最终所得收益1.25万元作为获利金额全部上交上市公司。
就减持相关问题,8月2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致电渝三峡A,但电话未能获得接听。
(责任编辑:马欣)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